首页优美散文田园散文
文章内容页

游宏:深山中的纪念

  • 作者:游宏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2-04-05 00:35:21
  • 被阅读0
  •   若干年前,因了势不可挡的城市化浪潮的席卷,地处川西腹地的乡下老家,宛若浩浩荡荡拆迁洪流中的一片树叶,恋恋不舍又无可奈何地飘摇起来。随之,原本清寂静卧在鸟鸣竹映的林盘中的祖坟,终究不堪这尘世喧嚣的纷扰,须被迫搬离。于是,祖坟动迁去向便成了家族长辈们劳神费心的大事而忙碌起来。

      当年城建轰轰烈烈般高歌猛进的势头,明摆着就近迁址无非是阶段性的权宜之计,二次动迁显然是迟早的事。为了先祖在天之灵能有一个一劳永逸的悠静而稳定的长息之地,几经考察周折,长辈们最终确定将祖坟迁往彭州葛仙山。一来葛仙山地处龙门山脉国家级地质公园腹心地带,雄踞高端,一览平坝与沟壑,清澈的鸭子河绕山而过,地理优势十分明显,典型的风水宝地而无拆迁之忧;二来老家与彭州同属成都平原一小时交通圈内,便利的交通易于祭扫。确定吉祥之地后,择吉日,族人按传统仪式将祖坟搬迁至葛仙山半山腰安住。从此,彭州葛仙山便成了我们家族成员心系先祖,每年必去祭奠的敬畏之地。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这首脍炙人口的《元日》诗,把个过年的快活劲儿畅快淋漓了一千年。过年着实是喜乐的,团年饭的欢乐同样包含着对先辈的追思:要是婆婆爷爷外公外婆在一起过年,那该多好啊!于是,春节期间对先辈的祭祀便顺理成章地成了过年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成为传统。

      我家历来有在春节期间祭扫祖坟的习惯的,今年也不例外。经全家在团年饭桌上七嘴八舌地商榷,最终确定正月初五日一早前往彭州葛仙山扫墓祭祖。

      说来也怪,这头天尚且晴朗的天空,到了正月初五日这天居然“淅淅沥沥”地下起了不大不小的细雨,颇有些“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意味儿,平添了我们的绵绵思绪而难以自已:细雨轻风雨茫茫,魂牵梦绕愁断肠。大约人类的情感都是共同的,而天地的情感却是人类的了。正所谓: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彭州葛仙山不远,交通十分发达,从老家驱车不到一个小时,我们便来到了葛仙山脚下。随着山中墓地的逐年增加,前来扫墓的人也越来越多了。为了给祭扫者提供方便,当地村民专门在山脚旁修建了一个停车场,并象征性地收取一点停车费。

      看守停车场的管理员约摸60岁,满头白发,身体结实,面容和善,显得憨厚而淳朴,一看就是一个地道的庄稼汉子。每年我们的到来,他都会从心底发出不含任何水分的诚挚问候:“来啦!”然后接过我们因为麻烦他而为他准备的“小意思”嗫嚅道:“讲礼罗!”

      他的那份自然与纯粹,让我想起孩提时代常见的那些嬢嬢伯伯(川西方言,音:bá er bá er)的形象来,不带点修饰的真诚,有点穿越到现代的意思。我们彼此一年一见,就这样在似是而非的熟悉中飘散着各自信息的点滴。不知道为什么,我老是记不住他姓甚名谁,只知道他曾经做过生产队长。不过,这次我发现他胳膊上多了一个红袖套,他告诉我现在自己有了个新身份:森林防火员。看着我们因扫墓而购置的香蜡纸钱以及鞭炮之类的祭品,他认真地说:“山上禁火,保护环境,不许烧哈!”哦,我记得去年扫墓都还可以燃放呢,今年又有新规了,实在是计划不如变化快呢。不过,这倒也正应了那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语“森林防火,人人有责”。不让烧就不烧吧,只是,没有了撕心裂肺般鞭炮声的动静,我们的缅怀行动和心语真的能通达至祖先的在天之灵么?倘使心诚则灵的话,那我们的担心实在是多余了。

      我们正准备向山中行进,“把这个拿上!”我一回头,站在我身后穿着雨衣的管理员递给我一把铁锹:“添添土吧!”我心头一热:想得真周到,当地老乡着实是豁达而仁义的。

      冒着轻风细雨,提着禁烧的祭品,我们一行十多人穿行在由零碎石板铺就的蛇形上山小道上。不时有三三两两祭扫完毕下山的人群同我们擦身而过,大家的表情也同这灰蒙蒙的天空一样显得忧郁而阴冷,甚至都没有自然而随意的招呼,大抵都还在祭扫的情绪中。

      细雨淋漓不绝,落在山道两旁密密匝匝的树林中,发出“窸窸窣窣”的雨打树叶的摩擦声,愈发使深山显现出哀伤的境地;雨滴的飘落,我感觉那是我等后生祭奠先辈的浓浓哀思凝成的泪水,从先前一直飘零到今日,飘零到久远。

      面对祖先合葬化作的黄土丘,我们专程前来祭奠的后生一行,怀着诚惶诚恐的心情,在墓碑前摆上上好的猪刀头肉、水果供品和鞭炮纸钱,插上香蜡,虽说不能燃放,但仪式却是满满的妥当。然后大家依年龄大小顺序向先祖三鞠躬后,绕黄土丘一周告慰先祖在天之灵。最后,每人手持铁锹往黄土丘上再添一抔黄土,以示手到、心到、礼到,这既是对先祖的怀念,更是尊敬。

      古往今来,周而复始。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生者总是不断地成为逝者,思念永远都在生者中留存。因为祭祖这个传统习俗,才有了几千年华夏文明的不间断传承。由此而言,祭扫先祖的根本目的应该是让生者记住,记住自己来自何处而不至于忘本吧。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一年一度的祭祖扫墓活动场景,在大山深处,在烟雨蒙蒙的丛林中又一次镶进了我辈的记忆中……

    【审核人:雨祺】

        标题:游宏:深山中的纪念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anwen/tianyuan/13359.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