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抒情散文
文章内容页

冬天,有一种冷叫乡愁

  • 作者:烟火之人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1-12-31 07:25:56
  • 被阅读0
  •   今日登山,不是因为周末闲暇,更不因为辛丑年第一场雪,而是去感受一种冷,一种特殊的冷。

      南华山,海拔361米,但相对于脚下的城却显得伟岸、挺拔。它如同家父,挺起腰身,张开臂膀将古城紧紧拥抱。城中,母亲河沱江似飘带悠悠流淌。于是凤凰人将这山、这水、这城、这境界用“一座青山抱古城,一湾碧水穿城过”予以表达。

      从南华山东侧拾级而上,百来米后回首俯瞰,虹桥就在脚下!这桥,下为三个石拱,上为红柱青瓦,飞檐翘角。远远望去恰似彩虹卧波,所以称为虹桥的确名副其实。相传朱元璋即位,就令刘伯温到全国各地斩龙脉,以捍皇位。其中一条就在凤凰城。这“龙”,头在虹桥一侧,身为南华山。整体看,酷似俯首吸水。龙头奔放,龙身巍峨。绵延数十公里,气势恢宏,壮观无比。因而有诗云:双龙来戏水,五马来朝阳。凤凰会百鸟,金盆坐中央。谁能拥得此地在,又出将军又出王。许是这气势惊骇了朱元璋,于是派刘伯温来凤,将龙颈斩断,让沱江河改道从斩开处流过,以此割断龙脉。时过境迁,明后是清,康熙9年,凤凰人为了接龙脉,于是建了虹桥。以桥为“颈”,将龙头和龙身接起来。从此凤凰又是风水灵动,人才辈出。

      此刻,雪花簌簌,如柳絮漫天飞舞。脚下的城、远处的山及浑浊的天茫茫一片。低处的草,高处的树银装素裹。草尖、树冠,雪厚积成球。蓬松松、毛茸茸的,甚是可爱。

      雪景难求,毕竟一年来才这么一遭。于是无心关切这城过去的人和事,转而奋力拾级,巴望绝顶,以览胜景。

      南华之巅,寒风凌冽。劲风之下,雪碎成沫,打在脸上恍如针刺,凉且钻心。这般感受似曾相识。不错,老家的冬天就是这样——

      老家海拔高,恰切说是三倍于南华山。小时候的冬天漫长且寒冷。一场雪下后,一时半会是不会融化的,动辄半个月,而且一场连着一场。于是,记忆里老家的冬天就是冰雪的世界。抬头,屋檐上冰凌成行,根根一尺来长,硕大、晶莹,齐刷刷地垂悬于屋檐之下;远眺,成片的黑瓦房被白雪笼罩,家家户户的房顶恍如棉被,厚且温暖。对面的山浑浊一片。除了松树,其余树种冰凌成串,树树不堪重负,垂头弯腰,几乎贴地。万籁静寂之夜,那树或树枝被冰雪压断的咯吱声时常不绝于耳。地上,总是先结冰后下雪。在积雪的包裹下,冰层更历久弥坚。反之,有冰层作依托,阻断了地暖的传递,积雪也长久不化。家乡地势高,没有河流,但有洗衣用的池塘和可以过冬的水田。冬季来临,一场接一场的冰雪,池塘和水田上的结冰层层加厚,坚不可摧。在冰面上行走可任凭脚步铿锵。因而,睹家乡那冰、那雪,便得“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之诠释。

      儿时的冬天,总是愁坏了大人。严冬漫长,人需用水,畜需食料,取暖要柴。天寒地冻,让生活的必需变得越发艰难。于是常听父辈们叹息:这鬼天气,都快一个月了,积雪却丝毫不动,人畜都是生命,要吃要喝啊,都愁死啦!

      然,孩子们是乐的。

      村前有一方晒谷坪,整体呈长方形,两头高度有落差,形成较陡的斜坡,村里称它为“壁坝兜”,这是苗语,意思是陡的晒谷坪。入冬,雪后,孩子们都会来这里滑雪。到山里砍下手臂粗的竹子,锯成段,再劈成两半,在一端确定一个点放在火里烧几分钟,然后扳弯,成型后用柴刀把竹节削平,再把与雪的接触雪面反复刮光滑,这样雪橇就做成了。村子背后几座山都是竹山,做雪橇可以就地取材。要做好的雪橇选竹很关键,节儿要长,表面要光滑,这样阻力小,滑起来轻快。晒谷坪上滑雪有两种姿势,小点的孩子蹲着滑,他们双手紧紧握住雪橇把,双脚踩稳,从上而下,滑到坡底,起身拿起雪橇跑上来再往下滑,如此往复,不厌其烦;大点的孩子站着滑,平衡度的把握就靠身体和手脚,这是滑雪的高级阶段,大点的孩子就喜欢站着滑,这样可以显示自己的滑雪技术。晒谷坪宽敞、坪面平整,孩子们自然开辟快速、中速、慢速多条滑道。一时间,场内上上下下,来来往往。有蹲有站,高矮不一。有快有慢,速度各异。加上摔跤时的嬉笑声、鼓劲的呐喊声、呼朋引伴的招呼声,形成一幅灵动的有声的画卷。画卷里,孩子不知疲倦,不知寒冷,忘记饥饿。直到天黑,如果没有家长拿起木条来抽打是不会自觉回家吃饭的。

      冰冻三尺之时,大点的孩子会由滑雪转向滑冰。那时池塘里,水田上都结了厚厚的冰。在平整的冰面上更具挑战性,因为一不小心就会摔倒。且冰面坚硬,常常会摔得青一块紫一块的。即便这样,孩子们却全然不顾,或在池塘里一圈一圈地滑,或在田里一丘接着一丘滑。在冰面上滑行只有一个姿势——站着,只是多了一根竿子。竿子的一头钉上钉子。滑行时双手拄着竿子,用带钉子的那头戳在胯下的冰面上时,双腿弯曲,身体前倾。竿子的反作用力让身体立马前行,而且用力越大、频率越快,滑行的速度就会越快。记忆中,我学会滑冰的那天是大年夜,池塘里的伙伴们都被家长们“请”回去吃年夜饭了,空旷的冰面上唯我一人。物质匮乏年代 ,只有过年才吃上肉,自己也知道,回去就可以吃到早已垂涎欲滴的腊肉。可滑冰的魔力似乎更大,让我一圈接着一圈滑,而且越滑越想滑。这种感觉难以割舍、欲罢不能。至于后来是怎么收竿回去的,如今已经印象全无。

      村里人把狩猎叫“绸几”(苗语),其实只狩野山羊这种猎物。当积雪没膝的时候,山上的野物,特别是野山羊活动起来就会很不方便,跑起来会陷入雪地里不可自拔,逮起来就特别容易。每到这时,大人们几乎是全村出动。大伙儿扛起猎枪,拿起柴刀,带上猎犬,百余号人浩浩荡荡向山里进发。稍大点孩子也会跟去,村里自古就立下规矩,同去的无论大人小孩,只要打到猎物人人都有份。而且不论功劳有多大,分到的猎物都是一样多。记忆中,因为年龄小,我每次都是落在队伍的最后,当我赶上时,猎物已经被抬了出来。只见那野山羊耷拉着脑袋,所经之地,鲜血成串。村里人把野山羊肉誉为野味之王。那东西的确好吃,不过分到手的只是一二两肉。好东西往往都不会多,反之少了才精贵。如今,狩猎野山羊这习俗已经中断多年。然而,“绸几”这词仍然在村里流传,我想理由有二:一是铭刻那个年代的记忆,人人想起都会一脸幸福;二是代表不厚此薄彼、人人平等的仁爱思想。

      大雪封山时,父亲也会带我去捉鱼。那是自家的稻田,巴掌大的鲤鱼一直在田里养着。我们把这种鱼叫稻花鱼。它们是插秧时放的鱼种,经几个月吮吸稻田的养分逐渐长大。特别是稻子开花时,从稻穗上掉下来的花鱼会主动吸食。许是养分太好,那季节的鱼尤其肥美,令人垂涎。稻花鱼由此而得名。爸说,入冬后鱼的活动会变少,特别是水面结冰时,鱼几乎是处于休眠状态,一动不动的随便你捉。我们拿着提桶走上冰面时,爸说我们去找鱼窝,它们几乎在一个地方聚集。果然,冰面下的鱼窝里好几条鱼在慢悠悠地游动,即便看到人来也不惊骇。我赶紧拿起铁锹凿出个冰窟来。凿开后那鱼仍然不走,于是伸手便捉。

      印象里,家乡的冬天是寒冷的。但玩疯了的孩子是没察觉的,自然就不去做防寒保暖措施了。雨鞋弄湿了,将鞋里垫的稻草取出,抓几把热灰往鞋里灌,等热灰吸了些水分后再将它空出,然后把新鲜的稻草捏成鞋垫样,塞进鞋里就可穿上了。孩子们整个冬天几乎不穿袜子,因此脚跟生冻疮是常有的事。冻疮发作起来会又肿又痛,在玩劲中的孩子却浑然不觉。只有积雪全部融化,冻疮进一步恶化了的时候才会感觉疼痛。记忆中,我脚上的冻疮因恶化而开裂,鲜血随之渗出来,那种痛是刻骨铭心的。可治冻疮没有特效药。妈说,冻疮一时半会是不会好的,要等青蛙从土里钻出来呱呱叫的时候你的冻疮才会好起来。于是,感觉青蛙好亲切,天天盼着它的出现,因为只有青蛙出现了,那该死的冻疮才会消失。然而,相比之下,有了滑雪的乐、滑冰的痴、“绸几”的欢、捉鱼的喜,区区几个冻疮已经微不足道了。于是,今冬还没过,就盼着明冬赶快来。

      站在南华之巅,刀锯般的寒风在一刀一刀地割锯着自己的脸颊,同时也明显感觉到身体在微微颤抖。可我仍不想离去,因为这种冷似乎很温暖。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冬天,有一种冷叫乡愁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anwen/shuqingsanwen/7362.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