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名家散文
文章内容页

金庸:英明盖世三岔口 ,杰作惊天十字坡

  • 作者:金庸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2-09-20 00:13:06
  • 被阅读0
  •   “英明盖世三岔口,杰作惊天十字坡”,是田汉送给盖叫天的一副对联。这副对联中嵌着盖叫天的本名(他真名字叫做张英杰)和艺名,对仗工整,举出了他的两出拿手好戏,而且很有英雄气概,所以盖叫天很得意。这些年他上台唱戏,舞台两侧一定挂这副对联,他在杭州造的生圹,坟前石牌坊上也刻了这十四个字,横额则是“学到老”三个大字。

      这次中国民间艺术团在香港演出的京戏中,也有《三岔口》与《十字坡》这两个剧目。这两出戏在京剧中本来地位很低,属于“开锣戏”(即帽儿戏)一类。从前听京戏的以富贵中人及有闲者为多,他们讲究气派,很迟很迟才上戏院,只看最后一两出好戏,越是差的戏码,排的愈前,直到盖叫天把这两出戏唱红,才把它们作为大轴(排在最重要的地位)。所以谈到《三岔口》与《十字坡》,不能不提目下全国第一的武生盖叫天。

      《三岔口》的故事是说北宋时杨延昭手下的大将焦赞得罪了奸臣,发配沙门岛,杨延昭派另一个大将任棠惠暗中保护。两人住在三岔口的一家客店中,店主刘利华夫妇仰慕焦赞,以为任棠惠是奸臣派来行刺焦赞的,于是黑夜中摸进任棠惠的店房,两人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打斗,直到焦赞循声赶来,双方相见,这才消除误会。

      这故事不知出于何典,北宋杨家将的小说中有焦赞杀人闯祸的故事,但不见有任棠惠和刘利华,除了《三岔口》之外,其他关于杨家将的戏如《穆柯寨》《辕门斩子》《洪羊洞》《杨排风》《挡马》等戏中也不见这两个人物。但单是《三岔口》一出戏,也足以使这两位英雄活在许许多多人的心里。现在全世界知道刘利华的人,只怕比知道杨六郎的人还多呢。

      最初这戏的主角是武丑刘利华,到盖叫天饰演任棠惠,主角变为武生。后来李少春与全国第一武丑叶盛章合演,又变为两人并重。我们看这次演出,饰任棠惠的谭元寿和饰刘利华的翟韵奎是无分轻重的,当是承袭着李少春和叶盛章的先例。

      与从前的演出相比较,这戏已有了一些改动,最重要的是把刘利华从坏人改为好人。原来戏中刘利华是开黑店的强盗,最后被任棠惠一刀杀死,一九五一年张云溪、张春华出国演出,才改成目前这个样子。刘利华在小说或其他剧目中都不再现,观众对这人是好是坏本来没有成见,单在《三岔口》中看来,一路见他鬼头鬼脑的又滑稽又有趣,完全是一派喜剧的作风。演到一半,观众对这小丑已很是喜爱了,最后给人一刀杀死,未免感到可惜,而且也大大破坏了喜剧的风格。在一般喜剧中,坏蛋总不过吃点苦头,受点惩罚,不必杀之而后快,何况刘利华在戏里也没做什么坏事。改成现在这样,虽然与“打店”的情节越来越像,但就戏的本身来说,却是更为完美的。一九五三年我在上海看盖叫天唱《一箭仇》,前面一出《三岔口》由他的儿子小盖叫天饰任棠惠,情节已改成与现在一样,可见盖老先生也是赞同这样改的。

      这次因为来港的演员人数不多,头上焦赞起解一段略去了,刘利华之妻的武旦戏也没有演出。起解一段的有趣之处在于焦赞的个性,他把自己的手铐脱下来,蛮横的套在解差手上,使观众看得很是痛快。《打店》的戏中所以有武松脱铐的美妙身段而《三岔口》中焦赞不需脱铐,原因就在于此。

      从清朝以来,武戏即不被注意,人们重视的是“秀才举人中状元,保定我主万万年”那一套。而在武戏中,长靠又比短打地位高。我想这与封建统治是密切关系的。长靠武生饰演的是大将,这是皇帝得力的助手,短打武生除却了黄天霸之类官府爪牙之外,就是草莽群雄。武松、石秀、十一郎等等都是对朝廷不大恭敬、喜欢犯上作乱的人物。士大夫自然不大喜欢他们。

      《三岔口》经盖叫天一演而成大轴,再经李少春、叶盛章双璧一演而南北皆赏,等到张云溪、张春华出国献演,欧美文化艺术界的人士可说无人不知、无人不赞了。这戏在国外所以得到这样大的好评,一半固然是由于戏剧本身的组织、京剧的魅力、演员的技能,另一半却恐怕由于它主要是一个哑剧。外国观众不懂中国人的语言和唱词,但《三岔口》中每一个动作他们却都能了解。由于了解,对这戏的精彩之处就愈能欣赏。

      “哑剧的每一个动作使观众都能了解”,这句话说说容易,做起来却十分困难。在西欧,罗马时代就已有哑剧,目前欧洲的戏院中偶然也有一些哑剧表演,然而普通只是极短的一段,引不起多少人的兴趣。默片电影时代哑剧的表演艺术曾大为兴盛,等到发明了有声电影,这种表演又衰落了。但即使是默片之中吧,也不得不借助于常常出现的字幕来加以说明。欧洲与印度的有些批评家把《三岔口》中的演技与卓别林相比,因为卓别林正是演哑剧的大师。

      目前欧美戏剧中哑剧动作用得最多的是在芭蕾舞之中。因为芭蕾舞的舞蹈者都不说话,舞蹈动作又很抽象,只好用哑剧手势来叙述故事和表达感情。自从十八世纪初叶以来,芭蕾舞承袭了意大利谐剧的手法,哑剧就成为舞蹈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过去,看芭蕾舞的只有少数的王公贵族和鉴赏家,他们都懂得舞蹈,对舞剧中的特种姿势都明白是什么意义。但现在看芭蕾舞的人社会面越来越广,不可能每个人都是专家,许多人就不知道这些舞蹈家们比来划去的在干什么。英国一位著名的女舞蹈家菲丽雪戴•格莱说过一个故事,说她丈夫有一次去看《睡美人》,见王后对着王子,在自己耳后擦了几下,这意思本来是说:他为什么不结婚?他应该在这些青年女子中挑一个来做新娘。这位先生大声问人:“王后是不是问他儿子有没有洗干净脸?有没有在耳朵后面洗一下?”这个问题引起了许多内行者的哄笑。这表明,芭蕾舞是多么难懂呀!虽然它每一下手势都有理由,也合于逻辑,但事先不好好学一番,是不能懂的。比如说,双手交叉在头上(象征王冠)是表示国王或王后,如只举上一只手,那就是表示王子或公主。说起来不无有理,然而谁想得到呢?

      但看《三岔口》,你完全不需要这种专门的恼人的知识,即使是六七岁的孩子,也知道任棠惠和刘利华在干什么。

      芭蕾舞中的哑剧是根据法文的文法来结构的,这更令人难懂。比如《天鹅湖》第二幕中,王子做手势道:“你—飞—不要。”天鹅做手势道:“我—你—怕。”其实一个是说:你不要飞走。另一个答道:我怕你。在《三岔口》中,刘利华在自己肩头上方一拿,在颈中一斩,再摇摇手,不论是哪一国人,都知这表示怕任棠惠一刀将他砍死。

      哑剧虽是一种艺术,但在一般场合中表现起来总令人感到不合理。难道他们是哑巴吗?干嘛不说话?在《三岔口》与《打店》中,所设想的情况却真是再好也没有了。对打的双方都是在黑暗之中,只要发出一点点声音,立刻就是杀身之祸。在这种环境之中,演出哑剧是最最合理的。而除了中国这种传统戏曲形式之外,在外国的话剧或电影中处理这场面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京戏的观众虽然看到一个光亮异常的舞台,却能设想这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在西方的舞台剧中要表现这种情况,势必要关掉灯光,那么观众要知道台上在干什么,只好像任刘两人一般,自己也上台去瞎摸一场了。

      两出戏中摸黑打斗之激烈,不必多说。京戏短打武技如“滚毛”、“劈叉”、“打飞脚”、“跌筋”、“乌龙搅柱”等精彩动作,在这两个戏里也应有尽有。这次看谭元寿与翟韵奎、黄元庆等的演出,虽然技术还不及盖叫天、李少春、叶盛章诸前辈,但动作紧凑火炽,看来也极为过瘾。盖叫天当年与祁彩芬合作演《打店》,从店房中一路打到屋顶。盖叫天一块彩瓦丢下来,刚在祈的头顶碰得粉碎,这手绝活,连他亲生儿子也还没学到。黄、谭、翟诸位均在英年,假以时日,也未始不能直追前贤。

      外国戏剧批评家们对《三岔口》中各种动作目的性之明确,一致赞扬。所谓目的性明确,那就是说每一招每一式都有具体的作用,一刀挥来,目的是要砍死对方,一脚踢去,目的是踢去对方的兵器。再拿芭蕾舞来相比,舞蹈中有许多旋转、姿势、高跃等等,美当然很美,但到底有什么意思,实在难说(乌兰诺娃等苏联舞蹈艺术家所做的重大改革之一,就在使舞蹈动作具有意义,这正是我国京剧舞蹈所已做到了的)。当然京剧中也有为武功而武功的东西,但比较上数量是很少的。

    【审核人:雨祺】

        标题:金庸:英明盖世三岔口 ,杰作惊天十字坡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anwen/jingdianmeiwen/33818.html

        赞一下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