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名家散文
文章内容页

梁晓声 :最合适的,便是最美的

  • 作者:梁晓声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2-09-06 00:05:03
  • 被阅读0
  •   哪一个青年没有过理想?谁甘愿度过平庸的一生?

      当这样的问题摆在面前,很多人也许会想到宗教。

      其实宗教也是一种理想。

      人和植物、动物的区别,重要的一点恰恰在于人会设计自己的愿望,有实现这一愿望的冲动。理想使人高出宇宙万物。理想使人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力量。因而当人实现这一愿望的冲动受挫,理想便使人痛苦。

      如果能够进行统计的话,实现了自己的理想的人必然是少数。那么是否绝大多数的人又都是不幸的呢?我相信不是这样。

      理想,说到底,无非是对某一种活法的主观的选择。客观的限制通常是强大于主观的努力的。只有极少数人的主观努力,最终突破了客观的限制,达到了理想的实现,这便使人对“主观努力”往往崇拜起来,以为只要进行了百折不挠的努力,客观的限制总有一天将被“突破”。其实不然。

      所以我认为,有理想是一种正确的生活态度,放弃理想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有时,后一种态度,作为一种活着的艺术,是更明智的。有理想有追求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法,不被某一不切实际的理想或追求所折磨,调整选择的方位,更是积极主动的活法。

      一种活法,只要是最适合自己的,便是最好的、最美的。当然,这活法,首先该是正常的正派的活法。如果人觉得,盗贼或骗子的活法,才最适合自己的话,那我们就无法与之沟通了。

      曾有一位大学生,来信倾诉自己对文学的虔诚,以及想成为作家的愿望,并且因为自己是学工的,便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了。

      我回信向他指出——首先他是不实事求是的。因为考入一所名牌大学,与同龄青年相比,已经使他成为最幸运的人了。其次,是大学生,那么学习,目前对他是最适合的。学习生活,目前对他是最好的、最美的生活。

      即使他最终还是要专执一念当作家,目前的学习生活,对他日后当作家,也是有益的积累。而且作家是各式各样的——无职无业的“个体作家”;有职有业的半专业作家;比如我这样的作家,以创作为唯一职业的专业作家。

      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拿工资的专业作家会少起来。不拿工资的“个体作家”和有职有业的半专业作家会多起来。他究竟要当哪一种作家呢?马上就当不拿工资的“个体作家”?生活准备不足,靠稿费养得了自己吗?连我自己目前也不能,所以我为他担忧。

      我劝他目前要安心学习,先按捺下当作家的迫切愿望,将来大学毕业了,从业余作家当起,继而半专业,继而专业,如果他确有当作家的潜质的话……

      可是他根本听不进我的劝告。他举例说巴尔扎克就是根本不理睬父母希望他成为律师的预想,终于成大作家的。他那么固执,我对他固执无奈。结果他学习成绩下降,一篇篇稚嫩的“作品”也发表不出来,连续补考又不及格,不得不离开了大学校园。

      他在北京流落了一个时期,写作方面一事无成,在我的资助下回老家去了。

      现在他精神失常了。

      这多可悲呢。

      北京电影制片厂曾有过一百六七十位演员。设想,一旦成为演员,谁不想成大明星呢?但这受着个人条件的局限,受着种种机遇的摆布,致使有些人,空怀着明星梦,甚至十几年内,没上过什么影片。

      其中一些明智的人,醒悟较快,便改行去当剪辑、录音,或其他方面的工作。有些是我的朋友。他们在人到中年这个关键时刻,毅然摆脱过去曾怀抱过那引起不切实际的理想的纠缠,重新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活法,活得自然也活得好了。

      著名女作家铁凝也有过和我类似的与青年的接触。

      一位四川乡村女青年不远万里寻找到她,希望在她的指导之下早日成为作家。须知一位作家培养另一个人成为作家这种事,古今中外实在不多。一个人能不能成为作家,关键恐怕不在培养,而在自身潜质。

      铁凝是很善良,很真挚,很会做思想工作的。铁凝询问了她的情况之后,友好地向她指出——对于她,第一是职业问题,因为有了职业就有了工资,有了工资就有了衣食住行的起码保障。

      曹雪芹把高粱米粥冻成坨,切成块,饿了吃一块,孜孜不倦写《红楼梦》,那对于他实在是无奈的下策,不是非如此便不能写出《红楼梦》。十年辛苦一部书。如果那十年的情况好些,他的身体也便会好些,也许在完成《红楼梦》之后,还能完成另一部名著。对于今天的青年,没有效仿的意义和必要。

      今天的青年,如果有可能找到一份工作,取得衣食住行的起码保障,为什么不呢?当然,你要一心想在什么中外合资的大公司当上一位公关小姐,每月拿着高于旁人的工资,是另一回事了。须知如今大学生、研究生找到完全合乎自己愿望的工作都很难,你凭什么指望生活格外地垂青于你呢?

      那女青年悟性很好,听从了铁凝的劝告,回到家乡去了,在一个小县城找到了一份最普通的工作。以后她常把她的习作寄给铁凝,铁凝也很认真地予以指导。终于她的文章开始在地区的小报刊上陆续刊登了,当然都是些小文章。她终于在自己生活的那个地方,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后来因这“一技之长”,她被调到了县里计划生育办公室搞宣传。后来她寻找到了一个好丈夫,组成了一个温暖的小家庭,有了一个可爱的孩子,生活得挺幸福。她在她生活的那个地方,寻找到了最适合她的“坐标”,对她来说,那是最好的生活,也是最美的,起码目前是这样。至于以后她是否会成为作家,那就非铁凝能帮得了的了。

      有些青年谈论理想的时候,往往忽略了现实和理想之间的时空距离。或者虽然承认有距离,但却认为只要时来运转,一步便能跨越。其实有些距离,是终生不能跨过的。嗓子天生五音不全而要成为歌星,身材不美而要成为芭蕾舞演员,没有表演才能而迷恋影视生涯,凡此种种,年轻时想一想是可爱的,倘若当作人生理想、人生目标去耿耿追求,又何苦呢?

      倘一位中国的乡村女孩的理想是有朝一日做西方某国的王妃,并且发誓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理想”本身岂不是就怪令人害怕吗?正如哪一位中国的作家如若患了“诺贝尔情绪”,发誓不获诺贝尔文学奖便如何如何,也是要不得的。

      一切生活都是生活,无论主观选择的还是客观安排的,只要不是穷困的、悲惨的、不幸接踵不幸的,便是正常的生活,也都是值得好好生活的。须知任何一种生活都是有正面和负面的。

      帝王的权威不是农夫所能企盼得到的,但农夫却不必担心被杀身篡位。一切名流的生活之负面的付出,都是和他们所获得的正面成比例的。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一人改变自己的命运的想法永远是天经地义无可指责的,但首先应是从最实际处开始改变。

      荀子说过一句话:“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字面看来有点儿听天由命的样子,其实强调的是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没有乐观的生活态度,哪还谈得上什么积极进取呢?不必在二十多岁的时候,便给自己的一生设计好什么“蓝图”。在以后的几十年中,机遇可能随时会向你招手,只要你是有所准备的。

      社会越向前发展,人的机遇将会越多而不会越少。三十岁至四十岁得到的,绝不会是你最后得到的,失去它的机会像得到它一样偶然。同样三十岁至四十岁未得到的,并不意味着你一生不能实现。

      你的一生也许将几次经历得到、失去、再得到、再失去,有时你的人生轨迹竟被完全彻底地改变,迫使你一切从头开始。谁准备的方面多,谁应变的能力强,谁就越能把握住一份儿属于自己的生活。

      当代社会越向前发展,则越将任何一种事业与人的关系,变成为不离不即、离离即即、偶尔合一、偶尔互弃的关系……

    【审核人:雨祺】

        标题:梁晓声 :最合适的,便是最美的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anwen/jingdianmeiwen/26030.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