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节日散文
文章内容页

徐长松: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 作者:美文苑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1-07-01 10:49:36
  • 被阅读0
  •   潘克、黄炜早期简介

      潘克,原名潘恒梓,1916年4月生于安徽当涂县石桥乡新塘村一小职员家庭,曾做过布店学徒。1938年日军侵入他家乡,目睹日军暴行,毅然于10月,参加中共领导的当涂县抗日民众总动员委员会。1939年2月,投奔新四军。1940年冬,随新四军东进来盐阜抗日根据地。

      黄炜,原名黄家德,1917年10月5日生于安徽肥西县官亭镇高庄村。1938年9月,被迫辍学的黄炜投身由中共领导的安徽省民众抗日动员委员会直属第二十工作团。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10月,从抗大四分校毕业,随同刘少奇率领的干部大队,向苏北盐阜地区挺进。历任新四军四师班长,排长,指导员,教导员。

      图片

      深入基层,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斗争

      盐城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潘克先是1941年2月在六区担任一队队长,后与黄炜等同志一起被分配到盐城县第一区工作(一区包括今天潘黄、马沟、冈中北部及张庄东部),潘克任区委书记秘书,黄炜任区委委员。1941年春,黄炜率领章力、刘筠等同志到农村搞民运工作,在各乡深入发动群众,组织领导雇、贫农闹翻身,与地主、高利贷者进行减租,减息斗争。

      一些恶霸地主等反动分子谣传“新四军是红眼睛绿眉毛”,“是兔子尾巴长不了”。一些农民群众不明真相,不敢接近民运队。2月,黄炜在地藏庵召开了乡农救会成立大会。他先绕场一周,然后对大家说:“我是新四军,你们看,是红眼睛绿眉毛?”全场顿时哄堂大笑。接着,他向大家宣传我党抗日政策和新四军历史。最后,大家异口同声说:“新四军是我们的子弟兵,穷人的大救星。”由于他的工作方法灵活,受到了大家的信任和爱戴,工作也更顺手了。在他的组织和发动下,区里,乡里很快成立了农救会,妇救会,还有儿童团。发展了党组织,组织了乡自卫队,还帮助地方干部识字,改进工作方法,培养当地民运工作干部,使一区的抗日工作搞得有声有色。

      贫苦农民刘俊春,人称“刘三疤子”,人们之所以这样称呼,是因为他经常被国民党部队抓夫,遭到多次毒打,伤痕累累。一次,刘俊春进城给人家磨粉,行至耿家伙,发现军队岗哨,他躲闪不及,又被抓了差,让其送马草至盐城县城。一路上,他想:今天真倒霉。待他到达目的地,却受到一位年轻长官的热情接待,不仅招待了午饭,叙谈了家常,还得了4角钱的挑草工资(超过磨粉的2天工资)。他简直不敢相信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军队!回来逢人就说:“从来未听说过这样好的军队,从未见过这样的人”。而接待他的年轻长官就是黄炜。从此,长工出身的刘俊春参加了抗日工作,与黄炜朝夕相处,形影不离,成了知心朋友。

      黄炜还不顾个人安危,到胡家桥拜访唐子玉等上层人士,启发他们保持民族气节,一些地方士绅为他的忘我工作精神所感动,积极支援抗日。

      太平乡刘百通伙同沙沟(今兴.‘化沙沟镇)伪军贩卖枪支弹药,黄炜得知后,连夜组织伏击,一举缴获长枪13支,充实了区队的武器装备。

      1941年7月,敌伪侵占盐城,我县府各机关及一区区署皆转移阵地到农村领导抗日游击战争。潘克协助区长崔济民领导全区工作,黄炜负责城南郊区几个乡的民运工作,并配合县委敌工部部长陈清萍领导对敌据点的地下工作。他们白天埋伏在舍头上、柴沟边、坟茔旁、风车舍子内;夜间又去边区走访雇贫农,组织贫下中农进行反伪化、反清乡、反扫荡斗争,过着极其艰苦的游击生活。

      遭伪军偷袭,潘克视死如归

      1941年9月22日,已担任第一区区委书记的潘克,率领几名区自卫队战士在大孙庄伪军据点附近协助农民抢收抢种。他在大路旁看到一个身背书包喊着卖布的人在东张西望,随即上前检查,原来是敌探魏小六,当即命令战士押着该犯去蔡家庄东南龙鱼沟河南龙鱼舍。他们便在战士商文礼家吃饭休息,当晚没有移动。

      不料蔡家庄早已投敌的地痞流氓蔡士元那天晚上从龙冈据点潜回,他刺探到潘克的驻地,连夜回龙冈报告。伪营长王伯明派了2个班伪军由蔡士元、蔡士惠兄弟带路,在三里桥偷渡冈沟河,经孙家巷过化龙桥窜至蔡家庄。伪军兵分两路袭击龙鱼舍。当时,第二天天刚亮,潘克正在商文礼家审问魏小六。突然,听到南北皆有枪声,一看,敌人已冲到商文礼家门口开枪。潘克一手紧抓魏小六,一手开枪还击,区队几位战士也边战边撤。敌人喊:"潘克,你被包围了,投降吧?"潘克临危不惧,对敌人破口大骂。在敌人逼近时,紧抓魏小六投入龙鱼沟,与其同归于尽。

      在这紧急时刻,曾任县抗日政权秘书的李济农,听到东北方向枪声,随即朝龙鱼舍打来一棱快机子弹。伪军们听到枪声,疑是我部队赶来,迅即逃回龙冈去了。伪军一逃离,黄炜带领刘俊春等同志赶到沿河寻找,只见有一撮头发漂在水面上,上前一捞正是潘克,他一手紧握盒子枪,一手抓住魏小六衣领,依然站在沟中。人们将他抬上岸,黄炜拿下他手中的枪,解下腰间布包,里面还有活动经费一万多元法币。在场干部群众无不悲痛落泪。当时农村买不到棺木,就用一只破船做成一口薄皮材将其遗体收殓起来,安葬在龙鱼舍南边。(今万胜社区境内)他牺牲时年仅二十六岁,距其担任区委书记才4个月。

      图片

      潘克同志当年牺牲的地点龙鱼沟

      七花坟战斗,击毙夏振亚

      1942年秋,日伪盘踞在盐城县和周围一些主要集镇。冈沟堆是盐城最大的堆圩,在县城南面,当时是我抗日民主政权第一,二两区的辖境。敌人企图伪化整个冈沟堆地区,彻底摧毁这块抗日根据地。为此,日军头目石井及伪军头子孙建言,命令伪第一区区长汉奸夏振亚等强抓民工在堆内为他们建筑一条由县城经耿家伙、大孙庄、七花坟、新河庙、西王舍到大冈的公路,妄图从点到线,从线到面,控制全区。

      当时已担任第一区区委书记的黄炜,与区长谷必成和常驻一区的县委敌工部部长陈清萍等人开了紧急会议,对当时的情况作了充分分析与研究,一致认为,要设法打破敌人建筑公路的计划,工作才能开展。会议决定,先由陈清萍去侦察收集敌人勘察筑路情况。不久,陈回来汇报,制订了在七花坟伏击敌人的方案。因为七花坟,有七座坟茔高达二丈,便于隐蔽,并组成一个有四十多人的伏击队。

      黄炜及刘宗(保卫科特派员)等人组织战士们扮成农民模样,分组出发。而商绍举、商世文等地方同志接应。而另一部分伏击队员混杂在强征来的民工中间从远处走来。这时,伪区长夏振亚和日军特工队队长丸山茂率领日伪军一百多人从盐城县城和大孙庄陆续南窜。负责瞭望的联络员刘俊春,看见北面敌人上来立即发出信号,黄炜及谷必成率队员埋伏在七花坟两旁。当夏振亚和丸山茂等沿着公路走到七花坟时,前队伪军已走过七花坟,被高大的坟堆遮隔着。黄炜见时机已到,一声令下,瞬间枪声齐鸣。夹在民工中的伏击队员也趁乱朝天开枪,当时风很大,尘土飞扬,上百民工四散奔逃。日伪军大乱,不知虚实,丸山茂带少数日军向南逃遁,夏振亚下了公路向东逃跑,被我通讯员陈福关擒获。

      夏振亚被俘后,本拟按照我军优待俘虏政策,将他带回安全地点。这时伪军见我伏击队人数不多,猛扑过来。面对敌我力量悬殊局面,黄炜命令同志们向东南撤退。他和几位队员掩护射击敌人。夏振亚竟赖在地上不走,企图拖延时间,等待伪军救他。黄炜根据战场纪律,将其击毙在七花坟旁。

      七花坟战斗,由于黄炜精心策划,成功指挥,伪军死伤多人,而我伏击队及时撤离战场,无一人伤亡。不仅打破了敌人建筑公路妄图全面伪化冈沟堆,破坏我地方抗日政权的全盘计划,而且敌占区汉奸们活动也有所收敛。汉奸伪区长夏振亚,又名夏维邦,平日为虎作伥,鱼肉百姓,作恶多端,致使人民群众对其恨之入骨,他的可耻下场,无不令老百姓拍手称快。当时,在冈沟堆内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打死夏维邦,鬼子着了慌,躲进乌龟壳,不敢来清乡;打死夏振亚,汉奸都骇怕,胆颤心又惊,不敢来敲榨。”

      图片

      被敌围困,黄炜英勇就义

      1943年秋,黄炜背患疖肿,左臂又患了恶疮,红肿难忍,但仍然坚持日夜工作,不肯休息。当时农村缺医少药,蔡家舍只有间兽医陈凤宜的小药铺,无法医治。有一位盐城下乡避难的西医赵仞千,居住在盐城县城与大孙庄两伪军据点之间的何家桥东面的陈家舍上,黄炜总是在夜间去赵家就医取药。8月7日深夜,他召集太平乡支部党员在蔡家舍开会。午夜时分,会议结束,他和通讯员徐广富启程去县委开会。走到半路,感到背部疼痛难忍,四肢无力,行走困难,就在贫农于如玉家过宿。谁知第二天晨,天刚亮,大孙庄伪军突然从南、北两面包围了蔡家舍。黄炜发现敌情后,就带领徐广富西撤到大马沟渡口。他们跳上一条小船,徐广富急忙用力一撑,小船离了岸,但破竹篙折断,小船在大河中飘荡。黄炜见状命令徐广富游到河西岸,再掩护他撤离。他站在小船上开枪还击,徐广富游过西岸后也在射击敌人。追来的伪军越来越多,并有几人已下水向小船游来。黄炜跳下河中,试图游到西岸,但此时臂伤发作,疼痛不止,于是大声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伪军一退,太平乡干部群众便赶来打捞,将黄炜遗体装殓起来,地方老幼无不痛哭流涕,将其灵柩葬在界沟口南于宏明同志田中。不久,在他英勇就义后,中共盐城县委在合陇堆召开隆重的追悼大会。县委几位同志联名挽悼烈士,上联:“冈沟杀夏贼,一场战斗,振奋人心寒敌胆”;下联:“合陇悼先驱,满怀惆怅,誓酬壮志慰忠魂”。

      图片

      潘黄区的命名

      1946年4月18日,为纪念潘克、黄炜两位烈士,中共盐城县委决定将第一区改为潘黄区。区政府所在地就在大孙庄。1971年清明节,当时的潘黄公社将潘克遗骨及黄炜棺柩一同迁葬在大孙庄南河塘中心小岛上(公社机关南面)。1998年8月,潘黄镇政府又斥百万巨资,在市区盐马路西一处小巷里,将潘克、黄炜两位烈士遗骨迁葬在此,立碑铭文,建成潘黄烈士陵园。现已成为盐城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清明,都有上千名各界群众来祭扫,寄托对革命先烈的哀思之情。

      潘克、黄炜两位烈士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审核人:站长】

        标题:徐长松: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anwen/jieri/1783.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