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故事大全历史故事
文章内容页

刘少奇在定远的日子里

  • 作者:方烟雨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1-10-23 18:25:03
  • 被阅读0
  •   八一前夕,省政府办公厅双拥办组织退役军人到定远县藕塘烈士陵园、中原局第三次会议旧址,开展“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建党宗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据讲解员介绍:“1939年12月至1940年2月,刘少奇同志先后主持召开了中原局三次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张云逸、徐海东、郑位三、邓子恢、郭述申、李世农、戴季英等人。第一次会议于1939年12月中旬在定远县与滁县交界处的瓦屋薛村召开,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党在皖东地区独立自主发展武装的极端重要性,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基本方针。第二次会议于1940年1月下旬在定远县山黄村召开,会议强调了建立根据地,建立民主政权,发展抗日武装的极端重要性,研究了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方针和任务。第三次会议于1940年2月下旬在定远县大桥集湾杨村召开,会议确立反摩擦斗争、巩固发展根据地的方针。”

      跟随讲解员的脚步,我们走进了藕塘革命纪念馆。东大厅陈列着一件馆藏文物——一对破旧门板,长168厘米,两扇门板加一起宽90厘米。这对门板和一位伟人有着万缕千丝的联系。

      1940年1月,刘少奇在定远县山黄村主持召开第二次中原局会议。会间,他经常找干部谈心,煤油灯下写报告,常常工作到深夜,困了就把房东家的门板卸下来,铺些稻草和衣而睡。两块门板放在一起,一高一低,怎么也放不平,特别是高高隆起的门鼻子,铺上稻草,也能看见。睡在上面,怎么也不舒服。房东心里过意不去,要把家里唯一的床让给他。刘少奇不答应,说:“红军长征时,爬雪山,过草地,哪里有什么床呀,能活下来就算万幸,现在我有门板床睡,不知道有多幸福!”他拍了拍稻草:“你看,还有厚厚席梦思呢。”房东借口说他把门板放下来,没有门家里不安全,刘少奇听了哈哈大笑:“放心,有我替你把门,鬼子不敢来。”多年以后,房东才知道,当年睡他家门板的居然是刘少奇同志。

      1938年11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确立了“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决定撤销王明领导的长江局,成立中原局,委任刘少奇为书记,负责领导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地区党的工作。

      1939年9月,化名“胡服”的刘少奇偕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总指挥兼第四支队司令员徐海东和中原局机关赴华中。

      12月初,刘少奇、徐海东离开涡阳县新兴集,经颍上、正阳关抵达定远县藕塘镇,受到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指挥张云逸、参谋长赖传珠、政治部主任邓子恢等人的热烈欢迎。

      刘少奇到定远,第一件事听取汇报,向新四军干部、战士了解情况,传达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精神。

      通过了解调查,刘少奇基本摸清了情况:在皖东地区活动的主要是新四军第四支队、第五支队和苏皖游击支队。第四支队辖3个团,4000余人,随新四军江北指挥部驻扎在津浦路西藕塘一带;第五支队辖3个团,2000余人,活动在津浦路东来安县半塔一带。

      1939年12月上旬,刘少奇在定远大桥镇召开部队和地方干部会议上指出:“要放手发动群众,壮大武装力量,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在华中要肃清王明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造成的影响,‘帮助国民党第五路军建立根据地’的口号是错误的。替人家‘抬轿子’帮人家整顿保甲,结果自己连立足之地也没有,被人家赶出来。”

      刘少奇同志深入浅出的阐述,使各级干部耳目一新,明确了前进的方向。

      以藕塘为中心的津浦路西抗日根据地,是路东根据地门户,也是华中地区的屏障,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12月中旬,侵华日军第六师团长谷寿夫调集南京、明光、蚌埠等地的日伪军2000余人,麇集滁县、沙河集、全椒等地,分东、南、北三路向皖东新四军第四、第五支队驻地进攻。

      盘踞在全椒的日军,一路千余人经东王集于20日拂晓进至大马厂;另一路于21日晨经石沛桥、枣岭向周家岗进犯。驻滁县的400余名日军于20日晨分二路出巢,一路经赤湖铺、关山店、珠龙桥窜犯施家集;另一路经官庄窜入施家集。两路日伪军在施家集会合后,向周家岗进攻。

      为了配合全椒、滁县的日军,巢县的日军于21日也出动近千人,经含山和程家市侵入古河镇。

      12月18日,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刘少奇紧急召集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指挥张云逸、副指挥徐海东、政治部主任邓子恢等人商议对策。

      刘少奇认为,敌人这次出动兵力多,来势凶,应先避敌锐气,击其弱翼,精心捕捉战机,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出敌不意在运动中给以歼灭性打击,以缩小“扫荡”范围,缩短“扫荡”时间,减少人民损失。张云逸、邓子恢等表示赞同。

      徐海东提出了不同意见:我们深入敌后抗战,要有个“家”,我们在皖东的这个“家”刚搭了个架子,敌人就兴师来犯。如果这次不给狂妄的敌人来一个迎头痛击,以后我们将难有安宁之日。

      刘少奇一拍桌子:就按海东同志说的办。

      刘少奇、张云逸研究决定由第四支队承担这次反“扫荡”任务,徐海东指挥作战。

      徐东海接受任务后,亲临周家岗、施家集、古河巡视地形,反复分析各路敌情,一遍又一遍地审视地图,一个大胆的作战方案在他的脑海里形成:选择有利地形,诱敌深入,围点打援,杀伤敌有生力量,待敌溃退时,再沿途袭击、追击。

      徐海东下命:新四军第7团3营7连、8连进入周家岗西北的常山岭一线阵地,以防敌人西犯,保障中原局、江北指挥部和第四支队司令部的安全;9团主力进至周家岗南边的复兴集、玉屏山一带构筑阵地,先以少量兵力阻击大马厂之敌北进,佯装为第四支队主力,引诱枣岭集和施家集两路日军来救援,待敌溃退时,主力再出动,乘胜追击;以7团1营、2营和9连埋伏在周家岗、复兴集之间的一带山地,占据有利地形设伏,打击窜入伏击区的敌人;以若干小股部队埋伏在日军可能溃退的路上,袭击逃敌。

      21日拂晓,大马厂之敌先行北犯。第四支队9团3个连居高临下顽强阻击日军。激战7小时,杀死大量日军并将敌围困于复兴集。

      21日上午,施家集、枣岭的两路日军合围周家岗扑空,获悉复兴集在激战,迅即奔向复兴集,企图和大马厂之敌夹击我军。

      下午4点半,日军进入7团1营伏击区。“打!狠狠地打!”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枪声、炮声、手榴弹爆炸声响成一片,打得日军晕头转向。一营趁机发起冲锋,将敌截为数段,敌人死伤惨重,只得连夜龟缩到山梁,据险死守。

      徐海东命令7团以少数兵力趁夜袭击敌人外,大部分兵力多点设伏在通向复兴集的道路旁。

      22日清晨,日军向复兴集溃逃,遭到我军痛击,不得不全线撤退。7团、9团乘胜追击,大获全胜。经过三昼夜激战,我军共击毙日军中队长毛高千穗以下160余人,俘虏日军小队长1人,缴获一大批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

      这一仗,徐海东运兵如神,有进有退,攻守兼备,胜利地粉碎了日军对皖东的第一次大“扫荡”,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扩大了新四军的政治影响。

      周家岗反“扫荡”战斗,是刘少奇赴定远领导新四军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次大胜利,使新四军在津浦路西根据地藕塘站稳了脚扎下了根。

      建国后,此战被选入军事学院战例选编。

      刘少奇到定远特别是中原局三次会议的召开,为皖东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在短短3个月时间里,新四军第四、第五支队由原来7000人发展到15000多人,地方武装发展到近10000人。

      新四军力量的迅猛发展,引起了国民党的恐慌。

      1940年3月初,国民党安徽省主席兼国民党第21集团军总司令的李品仙,调集兵力5000余人,向驻定远县大桥地区的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及四支队司令部发起进攻。

      刘少奇与江北指挥部张云逸、徐海东、邓子恢、赖传珠等人商议决定,集中第四、第五支队和位于江北、属江南指挥部陈毅领导的苏皖支队主力,首先反击对新四军威胁最大的国民党桂系军队,以巩固路西阵地,尔后再挥戈东向,击破韩德勤部的进攻。

      遵照江北指挥部的电令,罗炳辉于3月上旬率领第五支队和陶勇、卢胜率领的苏皖支队主力赶赴津浦路西,驰援第四支队。

      在刘少奇和张云逸统一指挥下,第四支队会同第五支队和苏皖支队主力,向进攻定远以南大桥地区之敌发起反击,歼顽军第12游击纵队大部、第10游击纵队一部共2000余人,俘1000余人,并乘胜攻占了定远县城。

      1940年3月17日,皖东敌后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定远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不久,滁县、凤阳、全椒等县先后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996年10月30日,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来到定远藕塘革命纪念馆,参观刘少奇战斗生活过的地方,凭吊革命领袖和革命先烈的不朽功勋,并题词:“深切缅怀革命先烈”。

      2013年10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委刘源上将(刘少奇之子)来到藕塘烈士陵园、中原局会议旧址纪念馆,祭拜革命先烈,瞻仰缅怀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和革命先烈为争取民族独立解放,人民自由幸福建立的丰功伟绩。

      饮水思源,定远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刘少奇作出的卓越贡献,永远不会忘记藕塘烈士纪念馆中《烈士英名录》铭记着的二千多位烈士英名。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刘少奇在定远的日子里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gushi/zlgs/4203.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