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故事大全民间故事
文章内容页

马先勇:身边的“雷锋”尹华发|中国好故事

  • 作者:程小新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3-03-05 16:38:13
  • 被阅读0
  •   退休干部尹华发与雷锋同龄人,今年83岁高龄,学习雷锋同志60年。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至今已经60年,他一直坚持学雷锋,做好事,做小事,干实事。他说,学习雷锋贵在自觉,贵在坚持,贵在从点滴做起。从部队到地方,先后获得14次嘉奖,4次荣立三等功。1977年10月在北京,他曾受到邓小平、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

      2002年尹华发光荣退休,但他“退”而不“休”,继续发挥余热,学雷锋做好事的传统依然没有丢。从1998年至2022年,24年8600多天,他风雨无阻义务为肥东县城各大阅报栏张贴报纸刊物,他义务为企事业单位、厂矿学校、行动不便的家庭老人上门送报。这些年,他上下台阶100多万个,送报1.5万多小时、步行送报路程2.5万多公里,送报量125万多份。

      他与雷锋同龄人

      尹华发是肥东县“名人”。

      论年龄,年逾八旬,但精神矍铄;论热情,好汉不减当年勇;说话声音洪亮四方,走起路来矫健有力。平时,他脚穿着一双解放鞋,身着65式部队老军装,胸前佩戴共产党员党徽,街头、车站、小区,学校等地常见到忙碌的身影……

      他与雷锋同龄人,学习雷锋60年。

      他常说:“不论大事小事,只要能尽一份力,我都会努力去做到。”他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尹华发是合肥市肥东县农业农村局的离退休老干部党支部委员,20多年军龄的退役老兵,他热心家乡公益事业、乐于助人,经常参加志愿者实践,被人们称为“肥东县的活雷锋”。

      他1962年入伍,从战士,班长做起,曾任排长、指导员,教导员到副团长,一路走来,一路艰辛。军营摸爬滚打23年,工作勤奋踏实肯干,带兵有方,军事几项技能荣获大比武前三名。部队训练、运输途中不怕苦、不怕累,出色完成任务,被誉为部队的“老黄牛”。他先后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部队树为“优秀共产党员”楷模、“精神文明先进个人”标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个人”,4次荣立三等功,并被树立部队“学雷锋标兵”;1977年10月,参加在北京兵种工作会议,曾受到邓小平、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胸前挂满沉甸甸的奖章,奖状喜报证书满满。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流水的兵不会忘记军营。尹华发1985年转业到地方,继承发扬部队优良传统和作风,军旅生涯,铸就了他忠诚、刚毅、敢于担当的人生品格。脱下军装转业到地方,学雷锋做好事的光荣传统依然没有丢。他先后荣获安徽省优秀转业干部、优秀党员,肥东县首届爱国拥军模范、肥东县委宣传部、肥东县文明办评为“肥东县第三届岗位学雷锋标兵”、肥东县“第二届最美退役军人”等荣誉称号。

      几十年来,不管在部队还是在地方,无论是遇到暴雨、洪水,还是地震、抗击疫情,尹华发总是第一个报名请缨参战,第一时间冲在前干在前,带头捐出钱物,尽可能地献出一份爱心去温暖需要的人。每年“七一”党的生日、“八一”建军节、春节,他都自发向慈善机构捐款。他说,坚持多年捐款,虽然钱不多,但代表了老干部党员、老军人的一份心意。这是一个军人保持荣誉的象征,践行退役不褪色,退伍不退志,退休离岗不离党的初心使命

      “义务邮递员”24年

      当时每周一、三、五出版的肥东县委机关报《肥东报》(现改为周五《合肥晚报.肥东晨刊》),在省城合肥某印刷厂印刷,对外公开发行。肥东报纸分征订和免费送阅两种形式。24年来,不管春夏秋冬,寒冷酷暑,他风雨无阻坚持义务接报、送报;每次都要把100多百斤重的报纸,从肥东县政府门口搬到几十米远的二楼办公室内(现在又搬到17楼层),然后,再拿百余份报纸,走街串巷分发到县直有关单位。碰到下雨下雪,泥烂路滑,他打着雨伞,穿着胶鞋,一期也没有漏过。他将报纸装在自己的工作袋子里,遇见认识的人就发一份,赂社会不断传播着精神食粮、党和地方政府的决策声音。他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风里来雨里去,报社领导提出要支付给他报酬,但他坚持摆摆手!

      他关心爱护困难群体,坚持多年为哪些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们送报纸,一跑就是大半天时间。过去,肥东县文联出刊的《分水岭文学》杂志,他坚持步行,东送肥东县检察院,西送肥东县法院,南送肥东县教体局、肥东县公安局,北送唐杨新村,中送肥东县妇联、肥东县邮局报刊门市部;另外,还送往店埠镇县城军民路、东庵街、龙泉路、撮镇路等处,让爱看《分水岭文学》读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激发了创作热情。

      屈指算来,他义务送报24年头。他说:“一直到今年年初我都还在送,现在自己年纪大了,患有“三高”等老年疾病,力不从心,就暂时搁下不送了,实在感到有点惋惜……”送报的这些年来,他上下台阶100多万个,送报1.5万多小时,步行送报路程达2.5万多公里,送报量超125万份。他觉得,退休后发挥一点余热,为报社多分担一些工作,为大家服务,为社会服务,就是他生活中最开心,最快乐的一件事。

      退而不休做善事

      1985年,尹华发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后,被安置在肥东县畜牧水产局担任副局长(肥东县农业农村局前身),那年正赶上肥东县境内2814大会战,他负责工地全盘指挥,精心调度各岗位人员机械作业,科学安排现场操作,严把工程材料进入质量、工程施工进度检测关,一个多月时间没有回家一趟,同工人们实行“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保证质量提前完成工程任务。当时,局指挥部办公室配备一辆吉普车,按职务、年龄他理所当然享用,但是他从来不享受“特殊”服务,不做公家的小车,来回均坐着三轮车或坐顺风车。

      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多年来,他为自己量身制定一条铁的规矩:从来不接受他人宴请吃喝,不用公款招待他人,占取公家的一点便宜。有时候因工作需要出差下乡,或者到外地学习考察,他很少上客人的桌子,别人桌上喝酒聊天,天南海北滔滔不绝,他就在桌子下面吃一碗饭了事。

      回忆刚刚退休不久,他的老部队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设工程兵(后改为武警交通)某部,来安徽承担突击修建合六高速公路,因为在肥东境内施工,他的一位下属听说老首长转业在此,主动来肥东店埠家中拜访。交谈中,他得知部队在牌坊和众兴两乡境内施工,经常受到当地群众的百般阻挠,有时甚至发生肢体冲突。尹华发就主动冒着高温,到施工现场帮助部队做细致协调工作,并主动深入部分群众家中做宣传动员说服工作,经过两个多月辛苦努力,跑坏了两双解放鞋,终于帮助部队疏通工作关系,使部队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施工任务。后来,部队辗转去其他地方执行施工任务,他又主动提出帮助部队看守营房工地的材料,经常晚上参加值班。当时,他的儿子生病,需要有人照料,他就带着孩子每天坚守在部队的营房里,那一年夏天炎热,营区野外帐篷没有电风扇,蚊虫叮咬难忍,有时夜里毒蛇来光顾,面对这一切,他无怨无悔,默默地为国防建设施工尽着一个老兵的义务。在采访中,尹华发原在部队一位兵,名叫陈振友,在他手下服役多年,在他的教育培养下,从一个士兵入党直至提干部,当上部队军政治部干部处长,直至晋升少将军衔,多次来信来电话叫他去北京,开展战友联谊会,架起一道联络战友之桥,被他一口给予拒绝。

      退休之后,尹华发将本单位视作自己的家,他就是家的一员,单位不管有何事需要他出面协调帮忙,他会二话不说,无条件地服从,想办法出金点子帮助完成,尽自己所能为单位、为社会、为群众做一些有益的善小事。前些年,肥东境内的大河水库,一度群众用自制电瓶捕鱼现象盛行,为了打击这种非法捕捞鱼行为,规范鱼业市场和水上安全,他自愿报名参加局里执法大队,坚持每天晚上跟着执法队到众兴、梁园管湾水库等地蹲点守候,有时通宵达旦,直至把非法偷捕者逮个正着。现场没收非法鱼具,第一次批评教育给予经济上处罚,若发现是惯偷者移交地方派出所,净化了肥东鱼业捕捞市场。

      路见不平一声吼

      尹华发部队服役23年,参加完成一项改扩建青藏公路国防施工运输任务,军营练就过硬的技术本领。他是个爱憎分明的人,他对朋友真心相帮,全力相助,肝胆相照。在部队对战士关怀无微不至,有的战士家庭遇到困难,他仅从有限的津贴工资收入中慷慨解囊;战士退伍、干部转业地方,他赠一件纪念品送到车站。对那些违法乱纪行为不端的人,“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入伍前他曾在省武警总队,管理看过劳改犯人,练就一身擒拿格斗,一双火眼金睛,在商场里、公交车上,发现有的人身着异服,留大包头长发,视线向某一处聚集,于是他就主动向其靠近,时常捉住正在下手偷别人钱包的扒手。有一次,在菜市场,一个小偷正在偷一位卖菜老大娘口袋的钱,被他发现以后,一直跟着小偷后面,当小偷发觉后面有人跟随,就转身向一个偏僻巷子拐弯处走去,快到路边小偷加快步伐,这时尹华发穷追不舍二里多路,在一个水塘边一个跃身,从背后终把小偷逮到制服,然后把钱如数归还给老人,当时,哪位老大娘还在为顾客称菜,一时惊喜,双手叩谢。有时候,被他捉住的小偷扬言要对他进行打击报复,“说什么,要弄死你,家住在哪里会找到你的”,尹华发却回答说:“我当过兵,学习擒拿本领,你两三人不在我的活下,自己行为举动是正义之举,你是邪恶肮脏的,正义最终会战胜邪恶,我们的社会才会安宁,健康、和谐,处处歌声嘹亮,充满幸福的阳光……”

      他还是爱管“闲事”老头。有时遇到街上有人争吵,他也主动上前劝说制止,据事论理,分段论责,劝说当事人,有理要让人,无理要道歉,不讲面子讲和谐,及时化解双方矛盾,维护良好安宁的社会秩序。他常说,“只要对人民有利,身体条件允许,虽然忙碌辛苦,但我仍然乐意这样做,让老年人生在美好的社会里,幸福生活,在安度晚年中发挥余热,传递正能量,使讲道德、做好事、争当中国好人,蔚然成风”。

      年龄最大“志愿者”

      2014年尹华发被认定合肥市“五星级志愿者”。肥东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今年是关键性一年,全市民参与,不搞形式走过场。他虽然是上了一大把年纪人,但他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劲,干不完的活,充满一股像年轻人一样的激情,文明创建活动中,他以一个党员、老退役军人志愿者名义,自费印有“宣传防疫”、“文明创建”、“拥军爱民”等字样的“三面小红旗”,上面印有图文并茂的宣传内容。一有时间,他就做起志愿者,走上街头到斑马线路口、公交车站、公交车上宣传散发。他头戴“志愿者”小红帽,身着“志愿者”字样制服,以自己行动带动更多老同志参与这项活动,一方面发现文明创建存在的问题和死角;另一方面,对不文明现象现场及时发现,督促整改。他还自带火钳发现整洁的路面有个别随手扔掉口罩、废纸屑就夹起来,放在自带的塑料袋,扔进路旁摆放的垃圾桶,避免乱丢一个废弃物影响一段路面的整洁和文明创建。

      文明是一阵清风,清爽了人们的心情;文明是一盏明灯,照亮了前程光明;文明似一场春雨,滋润了人们干涸的心灵。文明创建你我他,创建文明靠大家。尹华发几十如一日,自觉自愿当起居住的9户散户小区一条几十米的巷路“义务保洁员”,巷路边杂草、落叶、塑料袋、烟盒、烟头等垃圾,他几乎每天要捡拾、清扫,将停放的非机动车辆摆放整齐成一条线。他家住在街处的附近,有一条百米长的巷子,经常遇到乡村或外地人来肥东县城就医,问寻去肥东县医院和“马凤英诊所”如何走,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帮问路人指引路标,或者直接把他们带到指定地点,有时还请问路人来家歇息喝水。

      红色“播种机”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学不好。尹华发退休后,当好宣传党和政府的义务宣传员、讲解员,让党和政府的声音家喻户晓。他克服自身年老眼花,不会使用电脑等不利因素,自查相关纸质资料,学习百年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回忆个人成长进步史:苦难的童年、欢乐的校园、火热的军营、有为的岗位,幸福的晚年,深深感恩伟大的党,感恩伟大的社会。党的二十大文件精神,他原原本本学,原汁原味学,一字一句学,学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学习党的历史、讲好红色故事。肥东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提出“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尹华发用心用情当好退役军人“娘家人”,参加开展各种宣讲活动。他是第一批拿到退役军人优待证。去年“八一”建军节前夕,合肥市通用技术学校“晨曦志愿服务队”开展“笑脸行动致敬老兵”活动,他组织部分退役老兵到场观看演出,开展互动,现场解答学生们提出:男女应征青年年龄、服役期间家庭优抚待遇、退役安置等问题,并现场作一堂“强国复兴有我”“最美退役军人”事迹故事报告,践行初心使命,老兵退伍不褪色。

      几年来,他为店埠镇社区、学校,税务局、公安局消防大队等10家单位上了多堂红色教育课,累计课时得百小时,且都是义务授课,不用单位车子接送,不收讲课辛苦费用、纪念品。他说:“这些年来,哪怕是转业、退休,我一直享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照顾,拿着国家发给的薪水,我愿意为党,为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把我爱党、爱国的这份心意传递出去,传递正能量,传承肥东红色基因,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

      乡村振兴是群众的期盼。他利用回乡去老家探亲访友之机,向家乡人、亲友、邻居宣传党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宣传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关系,讲深讲透土地流转,不但可提高土地利用率,改良优质的土壤,而且还为老百姓带来脱贫增收致富的机遇。他用大量乡村振兴典型事例和数据,以及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使老百姓享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更多乡村老百姓外出务工经商,淘到一桶金回家乡投入到火热的“农业强、农民富、乡村美、乡村振兴”建设中出力。离土不离乡,生活过得更红火旺。

      结束语:雷锋精神是一个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尹华发部队学雷锋23年,从点滴小事做起,尊干爱兵,军民一家亲。他家属随军来部队,部队派公车到车站接送,由他自己支付油费,团部篮球队蓝球坏了他自己掏钱购买,办公室电灯泡坏了他买来新的换上,营区的门窗损坏他利用星期天修理,他的言行为干部战士树立了榜样。在他身上闪耀着一层层金色般光环,照亮他人、照亮社会。他暗地里下定决心,荣誉只能说明过去,要爱护荣誉,珍惜荣誉,保持发扬荣誉,让荣誉成为激励自己前行动力和指南。学习雷锋精神永远不会过时,随着新时代的发展,且越来越发出万丈光芒;学雷锋精神贵在自觉行动,贵在坚持,贵在从点滴小事做起,爱慈善做公益,“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多做善事,不做恶事。

      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发表60周年,,大力倡导“弘扬雷锋精神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他坚持学习雷锋做好事、做小事不动摇,做好事善事不留名。他义务送报纸、退而不休、见路不平一声吼、甘当志愿者、传承红色故事等,看起来都是一件件小事,他60年如一日做到了。他常说,一个人做一点好事并不难,难的贵在持之以恒;要把学习雷锋精神变为自觉行动,正确把握时代内涵。

      今年的3月5日,“向雷锋同志学习”纪念日,他向往常一样第一个到慈善机构捐款,并为县城某幼儿院作一堂学雷锋事迹报告会,教育小朋友,从小学雷锋做好事,尊敬长辈,爱护公物,将来做新时代下的接班人。

      他常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五十有劲,六十正好,七十不稀,八十不老”。老逢盛世,生活在伟大的新时代,无比幸福,要像雷锋同志那样活着,铁心爱党爱国,热心为民服务,奉献温暖着社会。“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志愿者服务中去,一生听党话,永远跟党走,把雷锋精神世代传承下去。”

      让学习雷锋精神在肥东大地上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审核人:雨祺】

        标题:马先勇:身边的“雷锋”尹华发|中国好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gushi/mjgs/57365.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