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故事大全民间故事
文章内容页

陶玉鑫:黔山翘楚“二表哥”|中国好故事

  • 作者:大明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3-02-26 18:47:43
  • 被阅读0
  •   序

      “民以食为天”,是自古以来国人对自己重视“吃”与“食”并在日常生活与历史传统中重要地位中妥贴形象的表达。然而,随着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相关报道越来越多之后,使得一直以来对此都茫然无知的民众,惊悚激愤同时不禁要问:是谁把我们饮食之“天”捅破了?我们还能相信谁呢?我们今后又吃啥?

      基于这种深沉忧思,我不禁萌生出探访贵州“二表哥”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念头,想去看看它是如何揭开“养在深闺人未识”面纱,如何把生态“凉都跑山猪”的黑土猪养殖、销售及猪肉制品深加工完美结合起来,在助力“舌尖中国”腾飞、完成自身凤凰涅槃般华丽蜕变的同时,又是怎样倾情相助贵州山区百姓决胜脱贫、同步小康乃至乡村振兴的伟大壮举的。

      ▲“贵州二表哥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凉都跑山猪”俯瞰

      01.慕名前往

      这年夏秋的中国大地,天气主流就是下雨跟洪水;尤其身处苗岭、乌蒙纵深的夜郎大地,最近都是暴雨如注、难见阳光的。

      7月某日子夜,老天又是一场大雨猛下,一直到黎明时分才停歇下来。约莫8点,在贵州六盘水六六高速公路六枝至新场段,一辆轿车正在飞快疾驰。车外雨虽不大了,可还是小雨飘洒、淅淅沥沥;车内老少两位乘客,正在一边赶路,一边兴奋交流。

      “小何,感谢你开车来接我,才让我有机会前去公司基地,拜访你们王总……”说这话的,正是坐在副驾上头发斑白、年近花甲的我。

      “客气了!陶老师,我只是做自己该做的事,况且这也是我们王总一再叮嘱、吩咐要做好的事情。”答话的是约莫二十多岁的年轻驾驶员、贵州二表哥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销售主管何彬。

      “是啊,才短短几年,‘二表哥’养殖基地就取得这样令人瞩目的骄人业绩,各级党委政府倍加重视,很多新闻媒体争相报道,尤其是王总那段特殊的人生经历,真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呢!所以,今天得好好打扰你们,认真听仔细看好好想呢!”

      这时,年轻的小何只是微微一笑,盯住前方,专心驾驶,没再回答。

      ▲“贵州二表哥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凉都跑山猪”散养图

      02.创业之艰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车程后,我们乘坐的小车驶入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新场乡境内。在距离新场高速出口不远处,从车窗望去,远远便看到高山之巅一排排井然有序、绿树掩映下的养殖房,房子正前方,“凉都跑山猪”几个鲜红大字竖立坡上,默然不语地诠释着这里的发展内涵,为山城六枝书写着一个个不断蜕变的生动温情故事。

      拐下高速,车行10多分钟,何彬把我捎到位于新场乡松坝村茅草坡组的大山山顶,见到了正在有条不紊地安排公司事务的“二表哥”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金涛。

      皮肤黝黑,戴着眼镜,笑声爽朗,个子不高,体型稍胖,身体敦实,嘴角常挂笑容,开口说话就很讨人喜欢,就是眼前这位中年男子给我的第一印象。初次见面,很难把王金涛和“猪倌”联系起来。这位1974年4月出生于重庆合川的“三线”建设者后代,约9岁便离开老家前往贵州,跟随父母在六枝生活、学习、成长。2004年7月,王金涛于中国人民大学硕士毕业后,进入世界500强企业的广东省移动公司江门分公司上班。生活在沿海城市、做高薪白领,这是很多年轻人梦寐以求的工作与生活;可自小在六枝长大的王金涛,早已把那里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一直牵挂着它的变迁与发展。2016年,42岁的他毅然辞掉年薪60万的工作,放下手中稳当的“铁饭碗”,跳出一直从事的通信行业,回到生养自己的“家乡”六枝,踏上一条满是荆棘、挑战不断的艰辛创业之路。

      从北京到广州,从名牌大学到名牌企业,王金涛在外奋斗出来的生活经历、人生之路,正是当下经过“十年寒窗”磨砺、好不容易“奔”出大山的贵州学子孜孜以求的人生梦想。可正当人生与事业越来越风生水起的黄金阶段,王金涛却做出这个“另类”选择,告别高楼大厦,再返黔山贵水,从“白领”又做回“农民”,在六枝特区新场乡海拔1650米的高山上,只身养起了跑山猪。

      说起养猪的诱因,还得回溯到2015年。当时,王金涛一家人在广东江门生活。他3岁多的儿子很爱吃猪肉,尤其是猪肝。“但是,我每次买回来的猪肝,都觉得没有童年时那种‘味道’。”为了让儿子能吃到美味猪肝,王金涛选择回乡当“农民”,准备创业养猪。

      然而,做“农民”容易,做成功“农民”却很难。缺基地、缺技术、缺资金、缺经验,从零开始的创业无疑是举步维艰的。创业伊始,王金涛的美好愿望就处处碰壁。

      首先是寻找合适的养殖基地。虽说王金涛从小就生活在六枝山区,但父辈毕竟是厂矿职工,他对这里的气候特点、土地资源、山川风物还是知之甚少;因而回到六枝后,创业碰到的首个“拦路虎”就是寻找合适的养殖基地。一开始,他和几个亲朋一起,几乎跑遍了六枝所有乡镇,却始终没找到如愿之处。也许是机缘巧合,后来有人介绍他到新场乡松坝村一带看看;他一踏进这爿大山,马上就被这里清新的空气、茂密的植被、清幽的山水吸引住了;深入一接洽,新场乡党委政府更是以极其优惠的条件,真心实意地邀请王金涛前来创业发展,并以迅捷简便方式,在松坝村茅草坡组流转了一个1600亩的山头给他修建养猪基地。这样一来,王金涛马上乐不可支。他说:“风筝飞得再高再远,线总是在家乡系着;他乡异地再好,却非久留之地。现在我有了这一大片土地,就要养出千万头大猪来,让这1600多亩没有污染的原生态山林地,变成猪的运动场,让猪们吃青草喝山泉,天天在高山上奔跑,跑出大家都爱吃的香喷喷的好猪肉来。”经过一番市场调研,他决定专门饲养藏香猪与西南土猪杂交选育后的土猪,并取名为“跑山猪”;而自己创办的这个养猪场,就冠名为贵州二表哥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说起王金涛辞职养猪,当时很多亲朋好友都百思不解。一个至亲长辈知道他的想法后焦急万分,连忙找到他说:“你父母好不容易才培养出一个研究生,做点体面工作不行吗?你还瞎折腾啥呀?”听了这话,王金涛只是耐心地给老人解释道:“研究生养猪不是坏事丑事,我要养的是和别人不一样的猪,是凉都跑山黑香猪呢!”

      茅草坡山上的养猪基地虽说具有良好的生态基础,但创业伊始,这里的交通、用水、用电都是大难题。回想起刚刚创业时的艰苦环境,王金涛感慨万端:“一砖一瓦、里里外外都是自己打理,路不好,很多东西都得靠人工背上去;缺水的时候,要从山脚背水;条件很艰苦,连发电机都用坏了20多台;很多人坚持不下来,最终都走了!”

      ▲媒体宣传“贵州二表哥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金涛

      03.一路走来

      贵州“二表哥”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是2016年“国庆”前夕开始运营生产的,最初公司只有一片荒山两个人、20头母猪;经过一段时间运作,虽然规模有所扩大,但还是步履艰难,不少员工都身兼数职,如员工王睿既是饲养员又是水电工。

      有一天,茅草坡上突然刮起呼啸大风,虽说不是飞沙走砾,但天昏地暗、山林呼啸,树木仿佛都中邪似的,东摇西摆、群魔乱舞,员工们赶紧跑往猪圈,关门堵户,加固房屋。突然一个漩涡风刮来,猪圈屋顶被风掀翻。当时猪圈里养的是幼小仔猪,王睿担心小猪受冷生病,赶紧打电话给王金涛,想让他找人上山来维修;可那天山上信号不好,电话打不通,王睿只能从山顶上一路小跑赶到村里,才拨通王金涛的电话,最终把事故处理完毕。所以,在王金涛看来,正是因为有了这么多把公司当作自家一样看守呵护的员工,才有公司发展壮大的今天。

      “二表哥”生态养殖公司采用“花开式”养猪法,短短四年,存栏量就达1万多头,一年卖出2400多万元。因为这种猪每天都要保证一定的运动量,他就取名跑山猪。由于猪们野性太强,出栏时不用驱赶,只要饲养工人一进猪圈,猪就自己跨栏跳出来,有人戏谑称为“酷跑”跨栏高手猪,能跑能跳。

      这种猪表面似乎也没什么奇特,可王金涛在卖猪时条条框框却特别多,如客户想要看看猪,只能借爬梯子上墙头。规矩虽多,却能牢牢抓住客户心理;即使是较难销售的猪肉,他也能变着法子卖高价。卖猪时,公司生猪从基地用载重卡车装好后,首先运到离基地8公里远的活猪销售中转站,所有客户全都在此接转出栏生猪。前来买猪的客户大多是老主顾,王金涛经常对他们讲:“我卖的猪一般都是养足一年以上的,肉质要比江浙那边只养半年的猪好;您看,我卖的猪肉颜色鲜红、很有嚼劲,感觉要老一些,好吃得很!”公司生猪运到这里后,等经销商卡车来了,再把生猪赶上车;而更多的经销商,来到猪场只能站在基地“观景台”上,远远地眺望猪场,等洽谈清楚、签下订单后,才能到猪场中转站、爬上圈栏围墙观看要买的猪。别的猪场老板都是千方百计满足客户的需求,可“二表哥”公司却“规矩”繁多,如养猪场绝对不让进,开来拉猪的卡车进场前要消毒好几次,人人进场都要穿防护服;甭管下多大的订单,都只能站在猪圈外墙梯子上观看猪群的生活情景;假如没下订单,连中转站都去不了。

      别看“二表哥”公司“规矩”很多,可经销商们忒爱跟王金涛合作。贵州省盘州市生猪经销商杨俊能就说:“一般都跟他要得多,别的地方很少要;他这个猪蛮好,很灵活的。”盘州市另一位猪肉经销商黄春财也说:“有时候装一车猪得装一天,猪上车后还活蹦乱跳的。哈哈——”经销商抢着买公司的猪本来已经很好了,可王金涛还有一个能让猪卖出高价的“绝招”,那就是把猪肉拌上调料,经过15—16天的腌制熏烤后,平时只卖20来元一斤的猪肉,价值一下就翻好几倍,卖到80多元一斤。

      王金涛后来告诉媒体记者:“想到贵州老家那边拥有很好的山水资源,那我们就在贵州养土猪,不是一件很好的事吗?这个土猪养出来,肯定是很赚钱的。”在王金涛看来,藏香土猪肉虽然售卖价格较高,可在市场上却很受欢迎;而且贵州大山里有着丰富的山水资源,没受污染,很适合散养藏香猪。那时,王金涛把猪散养在山林里,早上放出去,傍晚收回来;6个月后,一个问题很让他苦恼,他说:“藏香猪体型很小,在西藏最多也就长到80斤左右;在我们六枝,大多能长到100来斤,但体型还是小,经济价值不高。”为了不亏本,王金涛把猪肉价格定在七八十元一斤;可这么高的价格,一般人哪里会买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王金涛找到贵州大学、向专家请教并合作,把当地体型较大的西南土猪与藏香猪杂交,杂交后猪的体型变大了,一年能长到200斤左右,于是售价就降了下来,能满足中高端客户的购买需求了。杂交猪虽说体型变大了,可好动顽皮习性还是没变,动不动就横冲直撞,跳墙跨栏,啃树兜咬扫帚,王金涛就戏称为“跑山猪”。

      2017年底,第一批“跑山猪”出栏了,王金涛曾在广东生活多年,他瞄准了广东较强的消费能力,于是选择在佛山市开了家猪肉门店,打的是贵州散养“跑山猪”招牌,定价50元一斤。猪肉店一开张,生意非常火爆,据公司员工王睿介绍:“早上刚刚拉一头‘跑山猪’猪肉过来,放在门店档口,一大群人就马上围上来抢购,不到两个小时,猪肉全卖完了;一天要买300多斤肉。”跑山猪平时在林子里山坡上散养,随时跑动,肉质紧实细密、颜色鲜红发亮,瘦肉中夹着薄薄的脂肪层,肥肉率很低,卖相很好,于是店里每天都要卖出3千来斤猪肉。生意越来越好,王金涛又在佛山、江门开了两家门店,这样每月的销售额竟然达到一百多万元。

      门店越开越多,王金涛却发现每天浪费的猪肉也越来越多。深入一了解,原来是广东人吃东西非常挑剔,肥肉不吃,后腿关刀肉既硬难嚼也不吃,这些肉卖不出去,实在很浪费。一天下来,每个店都要剩60—70斤肉,而这些肉只能按每斤2—3元的价格卖给当地批发商,一个月少说也要损失几万元。王金涛说:“这些都是好肉啊!两三元1斤,差不多是白给批发商,说实话,看着太心疼了!”正在这时,他恰好回贵州公司基地拉猪,无意中看到的一幕给了他极大启发。原来在路上,他不经意间看到有的村民在自家门前搭个简易棚子熏香肠,这时他恍然大悟,发现年关快到了。于是他想:我们能不能把广东人不买的这些肉也拿来做香肠呢?店里剩下的肉肥瘦都有,不是做熏香肠的上好原料吗?再略一计算,他发现一斤熏香肠要用一斤半碎肉,原来只能卖2—3元钱,可做成香肠投放到市场上后,一斤就能卖到80多元。于是,那年春节前,公司花一个多月,在基地附近找几家拥有传统手艺的村民,帮忙赶制烟熏香肠;他们把肥瘦肉按比例切成小块、撒上调料、搅拌均匀,把拌好的猪肉塞进洗净的肠衣里,密闭缝好,用柴火熏烤15天后,再晾晒风干。这样在春节前,王金涛将1800斤碎肉做成了1200来斤烟熏香肠,再把香肠拿到门店作年货销售,88元1斤的香肠很快销售一空,除掉人工开支,公司额外又获得近10万元的收入。于是,王金涛彻底解决了剩肉问题。

      2020年1月17日上午,王金涛和员工们围着一群小猪忙活起来。他说:“今天要把这些小猪赶到育肥小区去,这上面的猪圈已是猪满为患了,有1500头甚至把圈栏都快压坏了。”这些小猪个头不大,劲却不小,推着它们往通道里走并不轻松,但员工们还是使劲把这些小猪赶往50公里外的养殖小区去。原来创业伊始,新场乡政府就与公司合作,修建6座养殖小区,贫困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加入王金涛的养殖合作社;政府投资建好厂房后,租给贫困户养猪,年底王金涛就按土地入股比例大小来分红。除此而外,他还拿出一定比例的利润来,给贫困户二次分红。这样既扩大了养猪规模,又带动了百姓增收致富。现在,王金涛和当地政府合作,在六枝特区新场、落别、新窑等乡镇建立起14个养殖小区,带动周边1488户贫困户增收。除入股外,当地村民还可以到养殖场打工,一个月最少也能赚2500来元。曾经的贫困户、如今的公司员工李向阳说:“王总来这里搞这个企业,对我们帮助很大;一年下来,像我家夫妻俩大概有5—6万元的收入。”贫困户、公司员工王六妹说:“我们从心里面感谢王总来这里养猪,他帮我们赚到钱,比原来在家里干活、比出去打工都好很多呢!”可就在一切都顺风顺水的时候,公司发生的一件事,给了王金涛当头一棒。

      创业刚两年,王金涛公司的销售收入就超过了8百万元。初摘胜利果实的喜悦,鼓舞他准备乘胜追击。这时,他本打算入住广东江门一家超市;假如成功的话,一年销售额就会增加300多万元。经过两三个星期的艰苦洽谈,就在即将签订合同时,突然接到基地后勤老总张林一个电话,说非洲猪瘟来了,公司的猪不能再跨省运输了。他一听,真不亚于晴天霹雳,弄得心惊肉跳,觉得自己两年的心血或许就要付诸东流。

      原来,从2018年8月开始,全国多地相继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当时农村农业部规定,为避免疫情传播,假如一省发生非洲猪瘟,就禁止该省及相邻省(市区)跨省运输生猪;而王金涛一直都在贵州大山里养猪,再运到广东繁华市区销售;云南省发生非洲猪瘟后,贵州生猪运不过去,广东店铺只得全部关门。眼看已达成的合作就要“泡汤”,王金涛无可奈何地说:“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优质渠道一下就断了,你说能不着急?公司员工怎么办?整个销售体系怎样搞?突然什么都没有了,真是‘一夜回到解放前’呐!”旧销路突然断裂,新销售渠道不见踪影,这对王金涛来说无疑又是一个难关一次考验。年末岁首时,王金涛被迫关了广东门店,转到贵阳重新开张。可当初在广东卖得很好的“跑山猪”肉,在贵阳却没优势,消费者很难接受50元一斤的猪肉价格。员工王睿说:“贵州这边的猪肉价格,都是二三十元一斤;而在广东卖猪肉,多数是50元一斤;所以从广东回来后,我们真感觉做不下去了。”加上这时公司基地养殖场2千多头猪的防疫费饲料款水电费等,都是一笔很大开销;员工工资也没着落。为了不再继续亏损,员工们都建议杀猪,把肉低价卖掉,可王金涛不但不同意,反而决定加大投入,继续扩大养殖规模。他朋友周子兵说:“这时很多人都觉得他的脑神经比较大,觉得他有些疯狂,有种赌徒心理;他跟大多数人的想法做法简直不一样,甚至跟以前我们接触过的养猪同行都完全不同。”大家明白,一旦养殖场正常运转受到威胁,就真是血本无归了;可王金涛非常执着,他卖掉房子卖车子,又借贷300多万元,坚持要扩大规模。他说:“那时,只有少数人敢逆势而行,我就是要扩大规模,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个商机。”猪瘟发生后,不少养殖户都在抛售健康猪,减小养殖风险,可王金涛却觉得此时正是扩大规模的好时机。而这,还得从他的一段经历说起。

      贵州遵义市一家土猪肉销售企业负责人名叫杨万昌,拥有12家销售门店。2019年3月,杨万昌主动找到王金涛,提出来想到他公司基地猪场看看。面对这个大客户,王金涛心里非常惊喜,觉得一定要好好把握这次机会,真心实意与杨万昌合作,来扭转公司当前的销售被动局面。王金涛认为,12家店铺一天少说也要卖1千斤猪肉,一个月下来,销售量绝对非常可观,这对于好久都没有稳定收益的他来说,无疑很有诱惑力。可没想到,杨万昌详细了解了养殖情况、又亲自品尝了基地的“跑山猪”肉后,却只预定了15头猪,这让王金涛非常纳闷。后经多方辗转打听,原来杨万昌认为,在双方不怎么熟悉的情况下,首先要让卖肉店尝试,让顾客认可,让销售店师傅认可,让市场认可,然后双方才能进一步合作。杨万昌预定的生猪数量没王金涛预想的那么多,让他有些失望;可就在两人交谈过程中,王金涛却敏锐捕捉到一个行业信息。正是这个信息,成为他扩大生猪养殖规模的坚定信念。

      王金涛说:“这件事不禁让我想到,在目前形势下,虽说我们的猪肉产品不能出省,可外省市的猪肉也进不来;这样原来主要从外省市采购猪肉的批发商们,现在也应该非常缺乏猪肉。”在与杨万昌交谈时,王金涛了解到,由于非洲猪瘟影响,现在市场上流通的猪肉量大幅减小,寻找货源成为很多经销商目前头疼的事情,而王金涛对自己的猪肉产品非常自信,他觉得杨万昌一定会回来找他买猪。果不其然,半个月后杨万昌又来了;问其原因,杨万昌有些尴尬地说:“非洲猪瘟横行肆掠的时候,绝大多数猪肉经销店铺都面临着断货关门、员工休息的困境,我们店也不例外,因此心里很着急;店铺要开门、要营业,没有货源怎么办?”

      于是,这次见面后,两人达成了长期合作协议,每个月杨万昌一般都要订购数百头黑毛藏香猪,而王金涛也就大刀阔斧地开始了扩大养殖规模的“大手笔”。有人问他为何信心这么大,他微微一笑、轻轻摆摆手说:“我们不是盲目扩大规模,而是经过调查研究、权衡利弊、反复思考后,才有底气去扩大养殖的。因为我们观察研究了不少猪场,请教了很多专家,只要把病毒源头切断,那猪场就安全了。要想真正达到扩大养殖规模的目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严格强化防疫管理措施,这是公司基地的首要任务。”于是,他不允许任何人随意进入养猪场和中转站,售卖商品猪时都要对运输车辆、场地进行多次消毒,并改变过去在山林中散养生猪的方式,在基地里修建一个相当于5—6个篮球场的大型运动场,然后王金涛和员工们分人分批,不间断地挥舞树枝、扫帚、棍棒,驱赶猪群不停跑动,来达到强健生猪机体的目的。王金涛说:“猪群圈起来了,不能跑山了,但我们还是要让跑山猪不停地在院子里运动奔跑,每天都要保证生猪的运动量,这才符合‘跑山猪’的特征,才能保证猪肉品质不变;所以,公司师傅们时刻都会来来回回地赶着猪奔跑,一天要让猪跑上七八十圈,保证‘跑山猪’的运动量。”

      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后,王金涛大量喂养能繁母猪。2019年5月,王金涛花费200万元改造猪圈,使其能适合母猪繁殖、猪仔生长;到2020年4月,基地里的母猪就达到近4000头。问其原因,王金涛说:“对我们生猪行业来讲,现在不再是销售为王的时代,而是有猪为王的时代;我如果把母猪扩繁到4千头的话,每年就能出栏8万头育肥猪和小猪仔,那我们的产值就可以超过1个亿,甚至很有可能达到1.2亿了。”王金涛给自己定下一个喂养4千头能繁母猪的目标,如在100多平米的一个猪仔产房里,目前就养了24头母猪;未来一年,就能产出400多头小猪仔,按照一头小猪仔2800元的市场价,一年最少能创造出100多万元的销售额。谈到这里,王金涛高兴地把手一挥,眉开眼笑地说道:“这就是我迅速增加财富的办法,这里面全是母猪;假如现在还把母猪卖出去的,那绝对就是大傻瓜了。”到2020年4月,王金涛公司的生猪总存栏量已超过到1万头,其中母猪有4千多头。2020年1月15日,王金涛组织给村里的贫困户分红后,从基地拉来一头藏香黑猪杀了,在村民家里做杀猪饭犒劳合作社社员和公司员工。他说:“我们给贫困户分红了,人人有钱都高兴,所以就杀一头猪,大家坐在一起吃顿杀猪饭,庆贺来年再有好收成。”

      当初返回老家创业,想靠养猪赚钱。四年时间过去,王金涛不但在这里获得了财富,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还成为附近一千多贫困户摆脱脱贫,使他的返乡创业变得更有价值与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贵州二表哥公司”董事长王金涛荣誉证书

      04.初心永记

      经过多年打拼,王金涛的“二表哥”生态养殖农业公司,如今已成为贵州省最大的生态黑猪养殖企业;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基层党支部书记,王金涛时刻牢记党的使命初心,率领公司党员同志,在生产、学习、生活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严禁铺张浪费,严格成本控制,加速效率提升,在促进生猪生产、实现保供稳价工作中做出省级龙头企业应有的贡献。因此,2019年9月,王金涛被六盘水市农业农村局评为全市“十佳养猪能手”;2020年4月,他被六盘水师院聘为“创新创业导师”;2020年8月8日,在贵州省首届生猪产业发展大会上,公司被省养猪行业协会评为“贵州最美猪场”;2021年2月25日,王金涛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6月,他被贵州省文明办授予”贵州好人”称号。

      即使王金涛身上光环叠加,可他始终认为,公司发展不仅仅是自己的发展,更应该是公司所在山乡的持续发展。几年来,公司从2个人养20头母猪,发展到如今的140余人养5000头母猪;从年出栏300头,到年出栏8—9万头,使得“凉都跑山猪”成为六盘水市一张名片。现在,在六枝特区三个乡镇10余个村,拥有一个养殖基地和14个养殖小区,以政府建养殖小区、养殖小区饲养、公司向养殖小区提供猪苗并回购的发展模式,不断拉动着一方经济发展,带动一地乡亲脱贫致富,回馈着一方故里水土。

      “父母在六枝挖煤,我在六枝养猪。”这是王金涛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其实,追根溯源,他的回归情结有迹可循。在六盘水“三线”建设中成长起来的他,对父母支援“三线”建设、扎根六枝的精神感触更深;而他回归故里的抉择、发展的决心,也正源于一代代接力传承的拼搏精神。所以,王金涛给公司规划谋定的远景就是“扬‘三线’精神,创一流企业”,这成为他回归故里、带动家乡发展的原生动力,在好山好水上写出人生“好文”,让他用别样的人生情怀,演绎出一条华美靓丽的反哺之路。

      贵州“二表哥”生态养殖公司现在有近140名员工,其中28名是当地的贫困户。公司员工、建档立卡贫困户村民胡夏恒高兴地说:“现在我在养殖场工作,每月收入稳定;去年春节期间,我家不仅领到了扶贫资金入股分红款651元,还领到了当月的2500元工资,过了个好年。”笔者通过相关媒体了解到,新场乡党委政府通过整合扶贫资金300万元,入股王金涛的“二表哥”公司建设养殖场。为了用好用稳扶贫资金,“二表哥”公司采取了保底分红模式,正如乡党委书记穆文俊所说:“2018年公司分红达56万元,涉及16个村,1448户家庭,并提供就业岗位30余个;2019年分红增加到83.625万元,‘跑山猪’的确是带领村民增收致富的好项目呐!”

      2020年4—5月份,被评为六盘水市“身边好人·凉都榜样”的王金涛,这位从“白领”转行做“猪倌”的人大硕士生,此时才透露自己当年辞职转行的初心:“当初我选择回乡创业,就是希望能够带领家乡百姓脱贫致富。”也许,这才是促使他义无反顾、告别高薪、抛弃优越环境、走上反哺故里的原始动机吧!

      王金涛从开始建场养猪时,就把当地群众的利益考虑在前。从2016年开始,他年年都按时支付当地村民(涉及16户,其中贫困户4户)的土地流转费;养殖场在建期间,他以当地劳动力为主,就近解决用工30余人,其中80%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月工资在3000元以上;养殖场建成投产后,需要的饲养员同样以当地建档立卡贫困农户为主;如目前养殖场里的6名饲养员,全是当地贫困村民,人均月工资2500元。

      生猪养殖场让贫困农户得到实惠,也让当地党委政府看到一条引领农户脱贫致富的产业扶贫路。于是,新场乡党委、政府便与王金涛联合,实行“公司+养殖小区+农户”的合作模式,由乡政府负责建设养殖小区,公司负责向养殖小区提供猪苗并保底回收出栏生猪,养殖小区采取固定分红模式运作。目前,新场已建成6个养殖小区;2018年,“凉都跑山猪”产业首次分红56万元,涉及新场乡16个村1448户贫困户6350人。此外,公司还于2019年3月,与六枝特区落别乡川硐、马头、新寨、纳骂等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饲养生猪3500头,受益贫困户318户1389人。2019年,“二表哥”公司又与六枝特区扶贫开发投资公司合作饲养2000头生猪,受益农户43户173人。当年,公司向新场乡、落别乡和特区扶贫开发投资公司兑现分红211万元,受益农户达到1428户5448人(即新场分红2019年1017户3795人,加上三个乡镇土地流转分红411户1653人),有力推动了当地村民决胜脱贫攻坚的进程。

      除助力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外,王金涛“二表哥”公司还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和公益担当。2018、2019年全国“扶贫日”,他代表公司向六枝特区共捐赠5万元扶贫款;2020年新春,他又主动捐款5万元,帮助新场乡筹办农民运动会。为帮助乡里开展疫情防控工作,2020年“新冠”疫情开始后,他将公司一辆皮卡车免费提供给乡政府使用。此外,他还通过六枝特区红十字会,向特区防疫人员捐献2万元和2头猪。面对疫情防控期间猪价高涨情况,王金涛将100头肥猪以每头低于市场价800元的价格,让利8万元,供应特区政府投入市场、保供稳价,解决百姓的“肉盘子”问题。

      从“弱”到“强”,“二表哥”公司的发展红利在政府政策支持与公司艰苦拼搏中成效逐渐凸显。如今,“凉都跑山猪”每年支付务工费近千万元,在固定分红、入股分红和利润分配等利益机制联结下,2018年,“凉都跑山猪”为群众发放产业分红56万元,惠及贫困户1448户6350人;2019年更是实现产业分红211万元,受益农户1428户5448人,其中惠及贫困户623户。

      如今,年近半百的王金涛,依然秉承父辈献身“三线”建设那种苦干实干、忘我拼搏精神,一如既往地带领家乡百姓昂首迈步前进在新时代的小康路上。

      ▲“贵州二表哥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凉都跑山猪”商品图

      05.科技兴企

      科学技术是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从开始经营生产时起,“二表哥”公司就确立了走科技生态养猪的发展道路。整个养殖场统一规划,确保周边没有任何不利因素干扰;基地和养殖小区实行全封闭,猪的饮水、饲料要求高,全过滤,零排放,全达标。难怪不少人来到这里后,都说这个地方不像养猪场像庄园,几乎没有异味。

      因为,无论是基地养殖车间,还是遍布于新场、落别、新窑等乡镇的养殖小区,全部采用检测监控技术,对猪圈内的湿度、温度、光线和空气中有害物质随时进行检测,一个猪场里有多个检测点,通过专有仪器和设备,录下动态监控;其次是把猪场密闭起来,利用过滤器使其恒温恒湿,让猪圈之间合理间隔,确保外面的人、鸟、物都进不来,防止人畜交叉感染;再次就是对猪粪实现干湿分离,干的成为有机肥料,价值很高,公司无偿赠给新场、关寨、牂牁等乡镇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为合作社的核桃、李子、水蜜桃等经果林提供优质有机肥;湿的则通过过滤循环,按国家标准几乎零排放,这种排放物气味很小,没有污染,绝对安全。

      不仅如此,2019年初,“二表哥”公司还成立了“生物安全防控中心”,与华南农业大学、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六盘水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所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聘请了华南农大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博士生导师、教授邓近平主持生猪营养研究,聘请中国养猪学会理事、贵州大学动物学院硕士生导师、副教授张勇主持生猪育种,聘请市农科院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原市畜牧站站长葛发权为技术顾问,组建公司技术攻关领导团队,建立博士工作站和高校教学实习(实训)基地。这些高校院所每月派员前来公司开展科技攻关、技术指导,并在城区建有化验室,配备两名化验科技人员,为实验提供技术参数。公司为此每年投入约70万元的科研经费,来为高效养殖、科学生产奠定坚实的科技基础。

      王金涛“二表哥”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从诞生、崛起到壮大的曲折历程告诉我们:当意外或危机来临时,无论是创业者还是一般人,都要留心观察、分析形势、科学研判、冷静应对,否则就有可能遭到灭顶之灾。作为从中国人民大学走出来的高智商才子,从迈入生猪养殖行业那天起,王金涛就一直保持着冷静观察、分析思考、综合研判的好习惯;特别是当碰到行业低谷考验时,他认真琢磨、反复推敲,很快从危机中发现机遇,并及时做出正确抉择,想方设法扩大养殖规模,积极与高校科研团队开展合作,通过科学手段、科技养殖来降低企业风险,使公司获得长足发展,使人生得到华丽绽放。

      06.奔赴未来

      俗话说:“猪粮安天下”。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有8—9亿人口实现脱贫;全球范围内每100人脱贫,就有70多人来自中国;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贫困人口由9899万人减少到600多万人,至2020底全部脱贫。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成效之著,无疑是前所未有、世间罕见的。

      今天的中国,不但书写了“最成功的脱贫故事”,更为人类贡献了战胜贫困、同步小康、振兴乡村的中国智慧中国样板。从贵州二表哥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昂首步入新时代的璀璨曙光,看到了一行行深邃有力的向前足迹。

      坚定不移地走这条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定选择,也是中华民族亿万儿女的伟大选择,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艰难抉择。这条路,让“中国梦”“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智慧”等抽象概念,变得更加具体丰富而厚重殷实,让经过百年浴火考验的中国共产党更加自信而坚强。

      听!脱贫攻坚已经凯歌高奏、乡村振兴号角业已吹响!

      看!王金涛这颗靓丽耀眼的“启明星”正在冉冉升起,他正在攻坚克难、翻山越岭、重整行装,迎着朝阳,阔步昂首、义无反顾地奔向光明灿烂的前方。

    【审核人:雨祺】

        标题:陶玉鑫:黔山翘楚“二表哥”|中国好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gushi/mjgs/56577.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