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故事大全民间故事
文章内容页

王运美:敬畏一碗粥

  • 作者:王运美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2-07-23 00:10:48
  • 被阅读0
  •   1

      母亲给我讲过一个故事,说是过去有个穷人,走投无路了,准备卖田卖地,到财主人家正式谈这个事。时值冬天,外面北风呼呼,穷人又饥又冷,拱肩缩背,嘴唇发紫,财主婆见状,赶紧叫伙计端来了一碗粥。穷人喝了粥后,全身温暖,眼睛也明亮了。他突然醒悟到,这田不能卖呀,卖了连粥也没得喝了。财主人还不错,也就依了他。

      在古代,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一旦农民失去了土地,天下就要动乱了。历代王朝从兴到亡的命运基本相似:都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社会财富愈来愈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少数人巨大的财富犹如吸引力极强的磁场,毫不费力地把穷人手上的一点财富吸收过去了。结果是富者田连阡陌,横跨几个省,穷人生无立足之地,死无葬身之地。失地的农民要么成为地主家的附庸,要么成为流民,这支队伍越来越大,就会形成一股强大的泥石流,它无坚不摧,最后地主官僚等人身财富也不能保,终于在农民起义的滚滚洪流中化为灰烬。

      2

      母亲讲了第二个故事,说从前卧龙村有个可怜的人,他是单身汉,善良老实,可谓人畜无害。某一年,久不下雨,庄稼收成极少。大家都饿着肚子,树叶树皮都抢着吃了。单身汉不抢不偷,等着挨饿。有一次,他饿得实在受不了,就找到村长,请求讨一碗粥喝,村长很瞧不起他,就骂他:“吃吃吃!一天到晚就晓得吃!”他舀了一碗盐给单身汉。第二天,人们发现他死在猪圈里,手捂着肚子,脸上表情古怪,好像十分的痛苦。原来他吃了半碗盐,胃受不了,剩下半碗,他痛死了。

      这使我想起了一首诗,其中有这么一句:在饥饿的年代里,人们的理想是温饱。这个人当时在饿死的边缘挣扎,如果有人给他一碗粥,也就不会饿死了。

      翻开中国历史,几千年来天灾人祸无数,当什么都没有吃的时候,人们就吃树皮草根,吃观音土,最后就是......

      所以居安思危,勤俭节约这个法宝一刻也不能丢。

      今天的中国基本上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据说餐桌上的浪费也非常严重,每年餐桌上倒掉的饭菜足可供非洲几十万人吃上一年。

      事实上,中国还正在共同致富的路上,亿万富翁也只是少数。

      3

      记得我读中学的时候,正是长身体的季节,饭量特大。那时早餐是一碗粥,有钱的人会再买几个馒头。

      冬天的早晨,大家一个个手拿大瓷碗,在寒风中等着那一碗粥,人多粥少,大师傅就趁热时多倒几桶井水进去。那粥清亮如镜,可照人影,有人形容曰:吹过去三重浪,吸过来九条沟。三口两口喝完,几泡尿之后,腹中又是空空如也,于是也没心思听课,手不停地伸到抽屉里摸碗,盼望着下课,盼望着吃饭,铃声一响即百米冲刺,涌入食堂,等待大师傅的“恩赐”。

      而大师傅打饭技艺也是练到了炉火纯青了,他先是用锅铲不停地刨,不停地刨,好像在削萝卜皮,又好像在刨烟丝。那饭蓬蓬松松,浮在那里,大师傅用勺一舀,一抖。五两饭实际只有三四两。吃了不久又开始饿。于是我们嘴里背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心里想着食堂的饭。

      有一天,我们那个威武霸气的王老师有事没来管队,几百个人全乱了,大家拼命地挤队。生怕自己打不到粥。结果后面的人往前涌,如铁桶般包紧了前面的同学。形成了“打好了粥的人出不来,没打粥的人往前挤”,滚烫的一碗粥端在手上,前后左右都是黑乎乎的人头,身陷人堆,进退两难。一位暴躁的同学一怒之下,将手中的粥四周一泼,来一个天女散花。又热又粘的粥撒在很多人头上,颈脖里,衣服上,有人烫得惨叫。时值冬天,稀粥又马上变冷。当时情况是一蹋糊涂。该同学后来被严肃处理。

      由此看来,一个家庭,一个国家,如果不能解决吃饭问题,任何礼义道德都是空话。

      4

      历史上,每逢天下动乱时,总有人站出来,为天下苍生尽一点绵薄之力。

      例如春秋时期,齐囯大旱,百姓颗粒无收,流民成群结队,饿莩遍野。富人黔敖怀着悲悯之心,于路边架起大锅,不停地熬粥,亲自执勺,施舍路人。他热情地招呼这些饥肠辘辘的难民,“喂!快来吃一碗粥呀!”他毁家纾难,不图回报,凭一己之力,承担了救济难民的国家使命。真正做到了富而好礼。而那个难民却误会了他的意思,以为这是“嗟来之食”,蒙面而去,倒地而死。

      我认为黔敖本质上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好人,可圈可点。他放下架子,散尽家财,替国分忧,足以千古流芳了。

      同为齐国人,田成子,史称他“大斗借贷,小斗收进”,收买人心,老百姓得到他的恩惠,衷心拥护他,如“旱苗望雨”。后世的统治者骂他假仁假义,用奸诈手段“窃国”。但也有人认可他。事实上,老百姓可不管你是什么党派,什么思想,什么主义,谁为他谋福祉,他就拥护谁,谁一心谋自己的私欲,说好话不做好事,他就杀死谁。

      社会要长期稳定发展,就需要每个人都有“一碗粥”吃,西方某些有识之士,如比尔.盖茨,通过大量捐款或成立基金会,帮助其他贫困地区和国家,这一点值得我们国家某些“先富起来”的成功人士学习。

    【审核人:雨祺】

        标题:王运美:敬畏一碗粥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gushi/mjgs/23400.html

        赞一下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