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笔下文学文学评论
文章内容页

『红楼梦』(31) 现实的矛盾与成长的烦恼

  • 作者:张亮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2-01-15 14:10:26
  • 被阅读0
  •   此为《红楼梦》第三十回笔记。在整理此回笔记时,还得先回到第二十九回关于宝黛二人的计较与纠葛的情景中去。我曾在品读此小说时常说一句话:“读《红楼梦》就是在读一个真实的人。”那么这个真实人的出生、成长、情感纠葛,以至最后的人生归途,读者都可以从中领悟得到。

      然而本小说写人生过程的重点却落在了一个“情”字之上。所以讲述小说中人物的情感变化,正是本书的主线之一。而人的情感的变化是会随着对生命的不断领悟越来越深刻,也会越来越透彻的。

      想那日贾府从清虚观打平安蘸回来,因张道士多嘴,在贾母面前欲与贾宝玉提亲一事,虽被贾母拒绝,然而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想必林黛玉听后,必然内心更为恐慌。倘若贾母那时一口答应宝玉的婚事,那本小说后面的情节就会改弦易辙,林黛玉的眼泪也会早早干涸掉了。

      前一回笔记中,我曾说过这些所谓名门正派出来的道士和尚喜好给富贵人家保媒拉线,其目的无非为了钱粮而建立自己的社会关系,这自不必说。但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大观园里的这一群年轻人,正在长大,也正在渐渐地懂得男女之事。

      所以林黛玉越来越感觉到危机,她与贾宝玉的这一次纠葛,正是她危机与矛盾的一种发泄。后来贾母一句“不是冤家不聚头”的俗语,化解了二人心中的苦闷。

      “谁知这个话传到宝玉、黛玉二人耳内,他二人竟从来没有听见过‘不是冤家不聚头’的这句俗话儿,如今忽然得了这句话,好似参禅的一般,都低着头细嚼这句话的滋味儿,不觉的潸然泪下。虽然不曾会面,却一个在潇湘馆临风洒泪,一个在怡红院对月长吁,正是‘人居两地,情发一心’了。”

      这是宝黛二人同时对彼此情感的一种领悟。从佛家的角度讲,男人与女人之间的爱情,是前世所注定了的——是前世的恩怨,今生得以显现出来。那前世的恩怨,也许是冤家,也许是一段不了的情缘。宝黛二人恰有前世的一段仙缘,自然存有慧根,所以贾母的这句话,点醒了他们对生命轮回的认识。

      但从另一方面讲,从前几回的计较与这一次二人的共同领悟,似乎也说明了他们二人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也许此正体现了人在生命的成长过程中,在不断地摆脱现实的困惑与纠缠时,得到了对生命的一种新的认识,这种认识使人更加冷静地面对自己的生命历程,然后作出正确和客观的处理,——这是所有人成长的一个阶段。

      2

      所以现实中,我们常常骂那些看似成年,却做出违反常理之事的人为“不懂事”。恐怕这个“事”里面,也包含着人对爱情的看法与理解吧。

      为什么会说宝黛二人对爱情的认识又加深了一步呢?二十九回中有一句话叫“两假相逢,必有一真。”前面有过许多次宝黛二人的吵架,都没有这一次这样特别:二人都用假意试探对方是否具有真心,是否真正在意彼此,结果弄成了彼此的伤害。为什么会用假意?这正是人成长过程对伦理和羞耻感认知的深入。人在很小的时候,不懂得男女之间的事,对自己小伙伴的认识是没有性别之间隔阂的,可当大家到了青春期时,突然发现自己与异性之间有了某种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后,就会彼此保持着一种疏离,这种距离一方面来自于生命对生命的进一步了解,另一方面,也来源于社会道德的批判和伦理的禁锢。

      所以当贾宝玉再次来林黛玉房中道歉,准备拉她去贾母房中时,林黛玉说的这段话,其实正暗示了她与贾宝玉之间的爱情,也有一段看不见的“墙”阻挡着:

      “宝玉见他摔了帕子来,忙接住拭了泪,又挨近前些,伸手拉了他一只手,笑道:‘我的五脏都揉碎了,你还只是哭。走罢,我和你到老太太那里去罢。’黛玉将手一摔道:‘谁和你拉拉扯扯的!一天大似一天,还这么涎皮赖脸的,连个理也不知道。’”

      林黛玉说的这个“理”不言而喻,正是对社会伦理的一种担忧。尽管这种认识在彼此之间可以忽略,然而现实人的眼睛,却不会放过每一次可以传播自认为“理”的东西。

      只不过,幸好这一次遇见的不是别人,而是凤姐:

      “一句话没说完,只听嚷道:‘好了!’宝、黛两个不防,都唬了一跳。回头看时,只见凤姐儿跑进来,笑道:‘老太太在那里抱怨天,抱怨地,只叫我来瞧瞧你们好了没有,我说:‘不用瞧,过不了三天,他们自己就好了。’老太太骂我,说我懒,我来了,果然应了我的话了。也没见你们两个!有些什么可拌的,三日好了,两日恼了,越大越成了孩子了。有这会子拉着手哭的,昨儿为什么又成了‘乌眼鸡’似的呢?还不跟着我到老太太跟前,叫老人家也放点儿心呢。’说着,拉了黛玉就走。黛玉回头叫丫头们,一个也没有。凤姐道:‘又叫他们做什么,有我伏侍呢。’一面说,一面拉着就走,宝玉在后头跟着。

      出了园门,到了贾母跟前,凤姐笑道:‘我说他们不用人费心,自己就会好的,老祖宗不信,一定叫我去说和。赶我到那里说和,谁知两个人在一块儿对赔不是呢,倒象‘黄鹰抓住鹞子的脚’,两个人都‘扣了环’了!那里还要人去说呢?’说的满屋里都笑起来。”

      此一段借王熙凤的语言和行为来说明宝黛二人和好如初的结果。从写作的语言艺术上讲,列位大可微闭双眼静静地听一听,然后在头脑里回味一下这个场景:你耳朵里似乎还有王熙凤谈笑的余音,眼前还浮现出一个干练、雷厉风行却又处处带笑的女人形象。小说写作中,语言的高超之处就在于什么样的人使用什么样的语言来描述,假若这些语言用在薛宝钗身上,那是多么的不伦不类啊!

      不仅如此,从这里的情节可以看出,在面对薛宝钗和林黛玉的时候,王熙凤肯定更喜欢林黛玉。从林黛玉进贾府起,王熙凤对林黛玉表现了一种热情和周到的关怀,然而她对薛宝钗却并没表现出这样的热情。这是为什么呢?按理说,薛宝钗是她的表妹,更应该得到他的特殊照顾才是,可是全然不是这样,这里面一定有王熙凤的计较与心机——

      林黛玉性情孤傲,淡泊于世俗,对名与利从未有过热衷的追求;薛宝钗理性又富于心机,善于收买人心,是一个有欲望的人。假如未来贾府在二人之中给贾宝玉选媳妇的话,王熙凤内心肯定赞成选林黛玉,而会否定选薛宝钗。原因是显而易见的——王熙凤是何等聪明之人,她不希望贾府里多一个比他更聪明更有心机的人与她争夺管理家族的权力,然而谁能预测贾府还未到薛宝钗掌权就已经衰败了呢?所以一切的机关算尽,都算不过命运的安排。

      3

      有时候当我想到贾府后来的掌权者时,突然会天马行空地思考:假如果真让薛宝钗与王熙凤在未来一起竞争贾府的当家人,剧情又会如何发展?

      我想王熙凤的泼辣与聪明一定斗不过薛宝钗的理性与智慧。如果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来看,薛宝钗算一个美貌与智慧并存,外柔与内刚同具的绝佳人物,若她管理贾府,一定比凤姐更精明,更有条理,也更能使贾府昌盛和持久。

      薛宝钗的处世方式在于:不牵涉到自己利益时,尽量置身事外,明哲保身以塑自己美好的形象。然而对宝黛二人的感情,她却是在意的,所以当王熙凤此时说宝黛二人已经和好,而且“象‘黄鹰抓住鹞子的脚’,两个人都‘扣了环’了”的时候,她心里一定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酸味。

      因此当贾宝玉问她为何不去看戏时,她的表现就昭然若揭了:

      “宝钗道:‘我怕热。听了两出,热的很,要走呢,客又不散;我少不得推身上不好,就躲了。’宝玉听说,自己由不得脸上没意思,只得又搭讪笑道:‘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也富态些。’宝钗听说,登时红了脸,待要发作,又不好怎么样;回思了一回,脸上越下不来,便冷笑了两声,说道:‘我倒像杨妃,只是没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做得杨国忠的!’正说着,可巧小丫头靓儿因不见了扇子,和宝钗笑道:‘必是宝姑娘藏了我的。好姑娘,赏我罢。’宝钗指着他厉声说道:‘你要仔细,你见我和谁玩过,有和你素日嘻皮笑脸的那些姑娘们,你该问他们去!’说的靓儿跑了。宝玉自知又把话说造次了,当着许多人,比才在黛玉跟前更不好意思,便急回身,又向别人搭讪去了。”

      薛宝钗在这里暗中取笑贾宝玉与林黛玉吵架,不好意思再去清虚观看戏及给薛蟠庆生,故以称病为托辞,其实也是在笑贾宝玉不够诚实。当然贾宝玉也听出其中的讥讽来,借题发挥说她像杨贵妃一样有肉感。

      对了,小说写到此处,看见薛宝钗第一次红脸生气。其实我想贾宝玉也许并不是有意在取笑于她,本可能是想转移话题,故借杨贵妃来形容薛宝钗因胖而热的事实,然而从古至今,女人一辈子的事业却是塑身崇美,再加上薛宝钗本有醋意,一听宝玉如此形容,心里大为光火。但她一向注意自己的形象,不好意思发作。此时正好一个丫头来找扇子,寻着她问,所以她借机发威,狠狠地讽刺了贾宝玉:说贾宝玉平日里与大观园里的女孩子嬉皮笑脸,没有一个正常的行为。

      后来林黛玉问及她听的什么戏,薛宝钗又借《负荆请罪》把宝玉和黛玉一起进行取笑,使得宝黛二人更不好意思。所以王熙凤听出了他们三人的意思,取笑他们大热天吃生姜,火辣辣的味道。

    【审核人:雨祺】

        标题:『红楼梦』(31) 现实的矛盾与成长的烦恼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grwj/zw1/8034.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