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笔下文学文学评论
文章内容页

情与缘是生命里无法说明白的东西

  • 作者:雨泽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1-12-25 01:12:23
  • 被阅读0
  •   一

      此为《红楼梦》第二十八回笔记。曾读过很多红学家的点评,他们对这部小说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红楼梦》大抵写情。然而情却是一个复杂和难以捉摸的东西,——爱也是情,恨也是情;信任是情,怀疑也是情……以前读过许多言情小说,其中写爱情的结局有圆满的,也有遗憾的,但从人生对于情的体会来说,情是一种痛苦的滋味,也是一种心理的折磨。

      上一回林黛玉因前一夜晴雯不给她开门,错疑在贾宝玉身上,所以一日都闷闷不乐。当此时又正值春末夏初,百花褪去,正应了自己的心境,一腔郁闷成就了《葬花词》:从花开花落中感受到生命的短暂和不可捉摸,从花的飘飞想到自己的生命结局。——有时候我们会产生疑问:为什么有些人会因为一株花草的枯荣而悲喜,而有些人却根本看不到花草的枯荣?一个人如果能感受四季之变,悲叹生命的衰落与无助,说明他心中一定有情,也有爱;一个人如果不能看到这些卑微生命的生死过程,说明他心中只有欲望和冷漠。

      所以贾宝玉与林黛玉一样,他从葬花词里听出了生命的悲叹,继而又从此生命联想到更多的生命过程,同样生出一种更大的悲悯与无奈来。

      “宝玉在山坡上听见,先不过点头感叹;次又听到‘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句,不觉恸倒山坡上,怀里兜的落花撒了一地。试想林黛玉的花颜月貌,将来亦到无可寻觅之时,宁不心碎肠断,既黛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推之于他人,如宝衩、香菱、袭人等,亦可以到无可寻觅之时矣。宝钗等终归无可寻觅时,则自己又安在呢?且自身尚不知何在何往,将来斯处,斯园,斯花,斯柳,又不知当属谁姓?——因此一而二,二而三,反复推求了去,真不知此时此际,如此解释这段悲伤!正是:花影不离身左右,鸟声只在耳东西。”

      这是贾宝玉听见林黛玉吟唱的葬花词后,从中悟到了生命的起伏与衰落,自己同样感叹美好的生命之短,而却又无可奈何,所以同样触动了伤春之怀。在这里可以看出,林黛玉孤独的生命和灵魂中,只有贾宝玉才是真正懂她的人。

      然而贾宝玉更有菩萨一样的悲悯情怀,他由林黛玉推己及人,对生命的消失更有深入的理解与领悟。——每一个人,似乎都是如此地经历生与死,包括他自己。而自己尚且不能左右生命的过程,又怎么能留住那些美好的生命呢?

      也许作者写到这里,突然想到自己家族从盛世到衰落,——曾经这样繁华的园子,那样美丽的花草,不知道最终归入谁家?而今执笔写这一段故事的时候,脑海里全是当年那些美好的场景,耳朵里听见的依然是满园的欢声笑语——但一切终归于尘土,归于时光的流失了。

      结合前一回的情景,作者把大观园春末饯花描写得如画一样——他拿着一支画笔,在纸上任意地铺墨,那些花,那些草,那些树,那些人……穿红着绿,莺飞蝶舞,然而画笔落轴之处,却是一个美丽而忧伤的女子,独自坐在花树下,垂泪感叹生命之悲。色彩一下子从温暖热烈到沉郁灰暗之中,也把读者的情感从热烈带到了忧伤。我多次读到这些内容时,脑海里总会想到一联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一个人无奈地看着那花在风中飘荡,又落在地上,燕子归来的样子也似曾相识,时间飞逝,物是人非,孤独的人站在花园里飘着落花香味的小路上,惟有独自徘徊,不胜感慨。

      所以我说《红楼梦》最终是写人,写人的生命历程,尽管每个人的生命经历会是千姿百态的,但结局总是一样。

      二

      当林黛玉看到花落的时候,她或许是看到自己生命的结局。花,是一种美好的生命过程。我们有时候形容一个人的美好就用“如花似玉”这个词;然而花又仅仅是一个生命经历的过程。一棵小草,从破土而出,到开花,到结籽,最后变成枯萎的柴,生物的共性莫不如此,只不过这个过程有长有短而已。所以如何去看待这个“如花”的年纪,值得我们每个人去玩味。

      也许林黛玉是从身体状况中感受到自己的生命可能不会长久,她预感自己在如花似玉的年纪就会离开人世,所以才产生这样深刻的感叹。但她也有一种美好的坚持:既然注定生命会过早地消亡,那么她宁愿选择一种纯洁的死法。——“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她的葬花之行为,埋葬的虽然是那些五颜六色的艳骨,然而从精神世界里看,她其实已经在这里埋葬了自己的青春,也埋葬了自己的生命。

      像林黛玉这样情感细腻,深情计较的人,是孤独的,——既不被常人理解,也会让人产生“此人不好侍候”的认识,所以《红楼梦》中有一段写到许多丫环见她天天沉默流泪已经习惯,就再不去安慰和劝解了。然而在贾宝玉那里,林黛玉的任何表现,都是合情理的,他包容她的一切——欣赏她的喜好,体会她的孤独,用一种宽大的、慈爱的、温暖的情感去让林黛玉感到自己对她的爱有多深,情有多真。

      所以当林黛玉此时吟完葬花词,仍不理他的时候,他追上前去,推心置腹地说了一段深情的话:

      “宝玉道:‘当初姑娘来了,那不是我陪着玩笑?凭我心爱的,姑娘要,就拿去;我爱吃的,听见姑娘也爱吃,连忙收拾得干干净净收着,等着姑娘回来。一个桌子上吃饭,一个床儿上睡觉。丫头们想不到的,我怕姑娘生气,替丫头们都想到了。我想着:姊妹们从小儿长大,亲也罢,热也罢,和气到了儿,才见得比别人好。如今谁承望姑娘人大心大,不把我放在眼里,三日不理,四日不见的,倒把外四路儿的什么‘宝姐姐’‘‘凤姐姐’的放在心坎上。我又没个亲兄弟,亲妹妹,——虽然有两个,你难道不知道是我隔母的?我也和你是独出的,只怕你和我的心一样,——谁知我是白操了这一番心,有冤无处诉!’”

      贾宝玉的这席话,很有深意。好像是在向林黛玉表白什么,然而又十分隐晦,他用“姑娘”而不用“妹妹”,说明他是站在男人的角度上(暂时定位为情人)与林黛玉进行倾心交谈。既显得正式,也让林黛玉认识到他说的这些话是真诚的。

      他向林黛玉传递一种信息:我们从小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在一个床上睡觉长大,所以大家的情感是最深、最亲切的,任何其他情感都无法把它替代掉,更没有理由因为别人而放弃这些情感的。他告诉林黛玉:在他的心里,她是第一位的,他在人世间所拥有的一切东西,都是为林黛玉所准备的。

      再次,他深情地告诉她:我理解你的孤独,理解你的精神世界。因为我自己从小也是一个人,孤独地享受着自己的成长,我的心与你的心是一样的。所以我才是你生命中真正的知己和挚爱。

      当然,那时候的表白不可能像现在社会这样直接,所以当林黛玉听了这种以情动情的话后,自然懂得贾宝玉的意思。因此他对前日吃闭门羹的事早已经抛向了云天之外,半日无话,只得低头垂泪。

      从这里可以看出,他们的情感从此又深了一层。有时候爱情的过程就像铸剑,只有经历过反复的锻造、冷却、锤炼才能达到炉火纯青,而每一次情感的深入,都需要深切的领悟与痛苦的折磨。

      三

      但是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爱情,只是一种缘,而没有夫妻的情分。我们在前面读本小说的时候就讲过,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只是一种“仙缘”,他们没有最终走到一起,有很多原因。

      从因果的角度出发,林黛玉是来报恩的,当她流尽报恩的眼泪之后,她就得回到她应该去的地方了。基于这个原因,作者把林黛玉塑造成一个体弱多病又多情计较的女子,让她过早死亡,正是为了达到报恩的那个“果”。

      但从社会角度上看,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之间有许多封建社会伦理道德和家族利益之间复杂的关系掺杂其中,所以这段纯洁的爱情,最终会成为悲剧。

      所以当王夫人突然问起林黛玉的病与药来,这里其实就包含着一个家长对选儿媳妇的态度。其目的一则说明林黛玉的病情正在加重;二是王夫人一定知道贾宝玉特别在意林黛玉。如果林黛玉成为贾府的媳妇,一个病秧子媳妇,对贾府来说是不可靠的。像贾府这样的大家族,对选娶儿媳妇,既讲门第,又讲财富,更讲女子能不能很好地给贾府传续香火,何况是给贾宝玉这样一个十分重要的子孙找媳妇呢!所以从王夫人此一问的用意表面是出于关心,其实正是自己矛盾心理的一种表现。从小说中不难看出,林黛玉在门第、财富,在自身体质方面,应该都不能令王夫人满意。

      也许林黛玉能猜出王夫人的心思,贾宝玉同样也会有所察觉。因为小说前面基本上没有写王夫人关心林黛玉的病情,而这时突然问及此事,不免引起人的联想。

      后来贾宝玉说林黛玉的病,用人参养荣丸和天王补心丸都不好使,都无法治愈她的病。于是他给了一个药方,是一剂特效药。看过很多人评价这一回贾宝玉的药方,说法各一。

      “宝玉笑道:‘当真的呢。我这个方子比别的不同,那个药名儿也古怪,一时也说不清,只讲那头胎紫河车,人形带叶参,三百六十两不足龟,大何首乌,千年松根茯苓胆,——诸如此类药,不算为奇,只在群药里算;那为君的药,说起来唬人一跳。’”

      许多不同的版本对这一药方有不同的命名,尤其在“三百六十两不足龟,大何首乌”中,有些版本写成“三百六十两四足龟”,有些版本写成:“三百六十两不足,龟大何首乌”。我们这里暂用程乙本作解读。

      乍一看这些药,许多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我后来查阅资料,方可知道一二。所以我自认为宝玉的这方药剂,有其深刻的意义:

      头胎紫河车:妇女生头胎孩子的胎盘。有红、绿、紫三种颜色,紫色最佳,有益气、养血、补精的功效。

      人形带叶参:像人形的人参,带叶,说明生命力强劲。有补血气,防衰老等功效。

      三百六十两不足龟:三百六十指一年的生命之数,龟长寿,代表长久。

      大何首乌:何首乌有补肝益血,滋阴补肾的功效。

      千年松根伏苓胆:伏苓依附松根而生存,如果松树能长寿,伏苓也同样可以长久生存下去。这药有利水消肿,健脾,养心安神的功效。

      我想贾宝玉一定猜准王夫人问林黛玉的病与药之后,林黛玉的心情是怎样的。所以贾宝玉当着众人说出这个药方子,似乎在向林黛玉表白:不管你的病情怎样,我都将与你长长久久,永生永世地生活在一起,也不管是百年还是千年,我们都是相互依存的。

      这很像周星驰在《大话西游》里讲的一句话:

      “如果非要在个爱上面加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也许林黛玉从内心已经明白贾宝玉此药方的用意,但小说中没有写她的表情,也没有写她有什么表现。可是当贾宝玉因为薛宝钗不帮助他圆谎,他又毫无原则地帮薛宝钗开脱时,林黛玉就很生气了。

      在后文中林黛玉接贾宝玉的话一连两次说道:“理它呢!过会子就好了!”又似乎在讥笑贾宝玉的表白和承诺是不牢固的,善变的。似乎也点出了她与贾宝玉的爱情看不到希望,未来只好走一步看一步了。

      四

      如果说宝黛二人的爱情只能走一步看一步,那么,贾宝玉接下来与蒋玉菡的相见,便促成了一对真正有缘有分的婚姻。当然作者在这里只是伏笔,没完全读完本小说的人,只会把这一场戏当成一种纨绔子弟之间的闹剧而已。

      我每次读到小说这一处,总会联想起《金瓶梅》里第五十二回西门庆与应、谢寻欢作乐,李桂姐唱小曲相陪的一段故事。

      那日冯紫英来请贾宝玉与薛蟠到自己家里饮酒作乐,其间相陪的人是妓女云儿和唱小生的蒋玉菡。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旧时富贵人家的私人聚会是一种怎样的状况:饮酒的酣畅;酒醉后妓女的调情;有当时出名的戏子唱曲;酒桌上也有诗歌酒令的应景……

      饮酒,既是高雅生活里的一种排遣,也是市俗里的一种混乱。喜可以饮酒,悲也可饮酒,生可以饮酒,死可以饮酒,升迁得意可以畅饮,失意落魄也可对酒伤怀……酒在中国文化元素里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作者在这一场酒宴中,既展现了一种高雅的风格,又让人看到一种低俗和不堪的场景。

      当时贾宝玉说滥饮伤身,不如行酒令。

      “宝玉笑道:‘听我说吧,这样滥饮,易醉而无味,我先喝一大海,发一个新令有不尊者,连罚十大海,逐出席外,给人斟酒。’冯紫英蒋玉菡等道:‘有理,有理。’宝玉拿起海来,一气饮尽,说道:‘如今要说悲、愁、喜、乐四个字,却要产出‘女儿’来,还要注明这四个字的缘故。说完了,喝门杯,洒面要唱一个新鲜曲子,酒底要席上生风一样东西——或古诗、旧对,《四书》《五经》成语。’”

      列位看看,这样一个酒令是多么地考验一个人的文化修养!一是要有对诗词和古典文学的积累,二是要随机应变,三是读过很多传统的经典之作,有此三种造诣,方可完成这样的酒令。这比起现在我们日常生活酒席上的猜拳撒泼,不知要高雅多少!

      但是这样的酒令也不是人人都能说得出来的。首先薛蟠第一个不干了,他很清楚自己只是一个呆霸王,根本不懂诗词成语,这样的酒令会让他直接出丑。然而宴席上的酒令也仅仅是取乐而已,尽管薛蟠的酒令不是那样高雅,然而却用“哼哼韵”引得大家一阵狂笑,也算达到了行酒令的目的。

      当然不用多说,贾宝玉的“抛红豆”自然技压群雄。然而作为底层人的妓女云儿与小生蒋玉菡来说,这酒令却更能体现出他们各自的生存现状。

      云儿的酒令中,关于“悲、愁、喜、乐”的词句中,写尽了一个妓女人生的悲欢离合。我们来读一读云儿的词句:

      “女儿悲,将来终身倚靠谁?”一个靠卖艺又卖身的妓女,在旧时社会中,正常人家的男子是不会娶他的。读过明朝小说家冯梦龙写的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人都知道,杜十娘的悲剧,正是云儿这一句词的真实写照。

      “女儿愁,妈妈打骂何时休?”写出妓女在日常生活中受老鸨的盘剥与打骂,受尽多少侮辱与欺凌,也感叹这种生活的无休无止。

      “女儿喜,情郎不舍还家里;女儿乐,住了箫管弄弦索。”每天装笑陪着那些富家公子饮酒作乐,表面上是情郎,缠绵时说尽人间多少温情与爱怜,然而曲终人散,各自寻归处。除此之外,对管弦音乐样样都得精通,表面上的喜与乐,可那喜乐的背后,却是无尽的悲凉与痛苦。

      我们再来看看蒋玉菡的唱词:“可喜你天生成百媚娇,恰便似活神仙离碧霄。度青春,年正小;配鸾凤,真也巧,呀!看天河正高;听谯楼鼓敲;剔银灯,同入鸳帏悄。”

      蒋玉菡的唱词,虽没有贾宝玉的高雅,然而看字面,却有一种清丽的感觉,不俗也不媚。在当时社会中,这样的艺人,应该算很有功底和水准的,再加上他相貌漂亮,引得众多达官贵人的喜爱和包养,应为当时文化圈一个名人。所以后来贾宝玉问其驰名天下的“琪官”之事,恍然大悟,——原来“琪官”正是蒋玉菡的艺名。

      贾宝玉慕他的才情,私下里互换物品以示真情相赠,——二人交换了汗巾子,却给袭人伏下了一辈子的归宿。虽不是“千里姻缘一线牵”,却全寄于一条汗巾子上,此写作手法,真是千古之中,难见其二。

      五

      本回通篇讲情与缘,情节从缓慢沉郁到热烈畅快。宝黛二人爱情与纠葛,是一种欢乐和痛苦并存的情感。然而贾宝玉的体己容人,既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又说明了爱情的伟大和无私。

      而在写众人的酒宴时,却用心伏下一段姻缘,在热烈的畅快之中,却隐隐地写一种青春的情感。这种情感既有对生命的领悟,又有一种对爱情美好结局的向往,——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作者这样明着写宝黛二人的爱情,却又没有最终的结果;暗着写琪官与袭人的缘分,结局却是美满幸福的。似乎在告诉我们:爱情在封建社会中,成为了家族利益的牺牲品,既可叹,又可悲。缘分却可以在生命热烈畅快里找到归宿。

      这到底是现实的悲哀?还是因果的缘法?似乎不得而知。

      2021年11月29日于新都

    【审核人:雨祺】

        标题:情与缘是生命里无法说明白的东西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grwj/zw1/6894.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