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笔下文学文学评论
文章内容页

宋广勤:修齐斋札记

  • 作者:宋广勤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2-04-07 10:52:23
  • 被阅读0
  •   1。“化作啼鹃带血归”

      爷爷墓前,我长跪不起。刹那间,我这半生的痛楚,从风湿痛的膝关节出发,经过酸痛的腰椎,穿越命途中的万水千山,抵达心间。爷爷啊,我在石碑上看到你的名字,犹如稻子在深秋遇到了镰刀。你的名字收割了我的心。

      远处的布谷鸟,“布谷——布谷——”粗犷地单调地泣血而啼。

      以上让人泪目的文字出自朱勇长先生的小说《布谷》。读着这篇小说,我心中在想,朱先生为什么给小说取这个名字呢?我们知道布谷鸟,即杜鹃又叫子规,在古代有“啼血而归”的传说。在我国古典文学中,杜鹃这个意象常代表乡愁和亲情,我想这就是朱先生取此名字的缘由吧。

      小说中的人物不多,故事情节并不曲折离奇。但读完后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现在我想谈几点体会如下:

      一是小说成功塑造了主人公“爷爷”的形象,通过肖像、语言和性格等细节的描写,一个勤劳善良,爱憎分明,敢于惩恶扬善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读来真实感人。当然,小说中塑造的小孩子“我”的形象也很乖巧,聪明可爱。

      二是感情真挚深沉,以情动人,字里行间浸润着祖父的舐犊之爱和作者对故去亲人的缅怀深情。所以,听很多读者讲,与其说这是一篇自传体小说,更不如说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散文。“情到深处自然浓”,用饱蘸泪水的笔墨发出心底的呼声,这怎么不让人潸然泪下呢?特别是故事的结尾更让人泪目、心痛……

      三是这篇小说写得深刻,充满着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深度思考。如小说对“大湖”的描写,“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祖祖辈辈的乡民,他们生于斯,长于斯,是他们创造了历史!他们把对天地的敬畏,把对万物的怜悯以及人性的真善美,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传给子嗣。于是乎,才有了那句“大湖是爷爷的底色,我的底色是爷爷”的肺腑之言。

      四是小说充满着乡土气息,如小说对赣鄱自然风物,渔民生活,渔歌小调以及丧葬习俗的描写等,都很有地域特色,但我感觉还有拓展的空间,如小说语言再带点江西“口音”,还可以锦上添花哩!

      五是朱先生的文学功底深厚,散文化的叙事风格,抒情状物如行云流水,自然贴切。多种写作手法能灵活运用,如对人物肖像,自然景物采用白描的手法;抒情时采用告白的修辞手法;更值得称道的是,小说中多处用到蒙太奇的艺术手法:如“爷爷”怒打地痞怋弟,撒网捕鱼的场景,抽烟小憩的细节,还有渔船上祖孙饮酒时的对话,更有悲壮的故事结尾等等细节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想说朱先生的这篇小说,若稍加修改就是一篇不错的电影文学剧本,说不定还能拍出一部好电影呢。

      以上所谈仅是我对这篇小说的感想,挂一漏万,言不及意,敬请方家指正。

      2022年4月1日草就

      2。珠湖的红色记忆

      朱爱华老师的小说《月明珠》在写作上,我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语言方面,小说把叙事、人物对话和心理描写融合得恰到好处,非常自然。在主题方面,小说把故事放在宏大的革命历史背景中展开,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和地域性(如鄱阳湖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方言等)等特点。人物塑造方面,小说塑造的李德旺,春望和女特务的形象都比较鲜明,“各如其面”:李德旺这个农民爱憎分明,他更像一个除暴安良的侠客,小说对他的描写比较成功;小说对春望的描写,虽然着墨不多,但真实可信,他机智勇敢,同情革命,能巧妙周旋于敌人之间;还有演技蹩脚的女特务,她爱慕虚荣,矫揉造作。结构方面,小说通过设悬念、埋伏笔(如春望见到大哥时,把马灯向外晃动了三下)等写作手法,使故事一波三折,疑窦丛生,抓住了读者的心理,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另外,小说的结尾也很别致。你看“远处的天空,晨曦微露……等这阵子风暴过后,老子回来还是一条好汉。说完转身李德旺在天鹅的高歌声中,大步离去。”作者通过对环境和人物言行的描写,表现了主人公愈挫愈奋,永不向邪恶势力低头的优秀品质,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作为初习小说的新手,其不足之处肯定是有的。除小说语言还需打磨之外,我认为还有两点需要与作者商榷。如小说对丢牛情节的描写,比较晦涩,其中的关联读者不容易明白;再如女特务手上的那份农协会员名单,她是怎样搞到的?警备团的李新汉,究竟是个什么人物,作者都没有交代清楚。不过读者也可根据作品推理:地下党内部出现了叛徒,此人职位较高,掌握有重要机密。这些未解之谜交给读者去想象推理,从而得出结论,这也是作者的一个写作特点吧。

      总之,作为“建党100周年献礼”作品,作者朱爱华老师以史实为根据,潜心创作,从一个侧面艺术再现了当年那场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红军长征期间),生动反映了党和人民血肉相连,鱼水情深的关系。在此我为这篇佳作推赞!同时并祝朱老师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问世,以飨读者。

      3。山雨琴音

      沿着渐渐被光明遗忘被黑暗吞噬的小道,心莫名地勇敢。似乎有一股力量,冲破认知的枷锁,改变着命运的轨迹。雨似乎小了一些,耳朵里的音乐好像也安静了。

      一直走在夕阳里,走着走着竟把天走黑了……

      摘自:一米阳光《半山.听雨.音乐》

      读着这诗一样的文字,我的思绪徜徉在作者所描绘的意境中:远山如黛,翠竹摇曳,雨滴穿林打叶,琴声呜咽,隐者孤独……

      这篇抒情散文,文字优美隽永,情景交融,如诗如画。把风声、雨声、琴声融为一体,这是大自然的和声呢,还是作者的心灵独白?抑或是天人合一的感受?我想这是作者在山中听雨听乐时,对天地人生的深度思考,这也是我读本文的一个感受吧。

      特别是文章的结尾部分,更是含蓄慰藉,充满着哲理:人面对艰难困苦,迎难而上,有时候会觉得“山重水复疑无路”,感到特别的迷茫和沮丧;但只要不忘初心,坚持不懈,就一定会迎来柳暗花明。

      作为一个跋涉者,他(她)在夕阳里彳亍,可以把一条道走到天黑,但只要坚持,就一定能走到天明,迎来朝阳!

      一位自谦为“一米阳光”的“孩子王”,同时还是一个酷爱读书写作的“书虫”,带着她的一帮弟子,耕耘在写作的百花园中,风餐露宿,孜孜矻矻,写出了一篇篇有温度,有激情的文字。多名喜爱写作的孩子正在她的呵护下,如雨后春笋般地茁壮成长!正如孔老夫子所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作者既成长了学生又成就了自己,这种精神难能可贵啊!我钦佩她的才情,更被她的执着所感动。我坚信她在文学的道路上会行稳致远,做出更大成绩!

      4。蔡河情深

      我相信,蔡河一定会在人们的努力下变得越来越美丽,蔡河两岸子子孙孙会生活得越来越幸福。蔡河依旧担负着繁衍生息的重任,只要蔡河在,我们就很知足了。

      ——心如简《蔡河,我的母亲河》

      读着这质朴无华且饱含深情的文字,我被感动了。蔡河是两岸人民的母亲河,蔡河水像甘甜的乳汁,滋润着两岸的良田,养育着两岸百姓。蔡河真是太伟大了,说她是母亲河,一点也不为过啊。

      作者心中的蔡河大闸,更是功不可没。她不仅有防洪,灌溉之功,更方便了两岸人民的出行和劳作。这得感谢当年修闸的北杨集群众,他们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饿着肚子,用人挑肩扛,完成了这一建筑,确实是功德无量。

      跟北杨集蔡河大闸南北呼应的还有一座蔡河大桥,该桥位于北杨集集镇的中央,始建与上世纪60年代(这里指的是老桥)。蔡河经过重修疏浚后,旧貌换新颜,两岸大堤高耸,河水清澈荡漾,真有“一条大河波浪宽”的气势,再加上南闸北桥,如两条巨龙横跨东西两岸。你若站在桥头(或闸上)向南(戓北)观望,无论天气如何变化,景致各异,妙趣横生。恰如苏东坡诗云“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蔡河好美啊,就像一个淑女一样,温婉朴素,落落大方。这条河,这座桥,那座闸,都是几十年前北杨集乡的地标性建筑。这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里有太多太多的故事,至今仍萦绕在家乡几辈人的乡梦中,挥之不去……

      然而在没有修桥之前,蔡河两岸分为沟东沟西,人们赶集出行非常不便。作者在文中描写的小孩子在大冷天负重过河的场景让我泪目(其实在那时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我想,这就是文字的力量,有人说,文学因感动而高贵,因净化人的心灵而崇高!

      作者在文中记述的虽是几十年前的过往,却唤醒了人们对过去历史的回忆和共鸣。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们常说,历史是由人民书写的,可实际情况呢?人民书写了多少?历史会不会有遗漏?历史学家们在象牙之塔中完成的“历史”,是否是历史的全貌?是否会走样?这都是个问题。有时候我总在想,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作为一个过去几十年历史的亲历者,作为人民的一分子,假如你主客观条件允许的话,就把自己所见所闻的重大人事,写下来并公之于众吧!这是对历史对人民的负责,这是有情怀,有担当的表现!说实话,若能为时代发声,为人民立传,可谓善莫大焉!

      在这方面,作者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到了知天命之年的她,在为生计奔波的同时,终日孜孜不倦追逐着梦想,用一颗赤子之心书写她魂牵梦萦的故乡,在她的笔下家乡的田野,河流,小桥寺庙,乃至一草一木,都是有温度,有感情,都是那样的亲切,更不用说勤劳淳朴的父老乡亲和她的家人了。她为这些感动着她的“小人物”鼓呼,为他们礼赞!她笔耕不辍,发表了多篇散文,诗歌和小说。她的作品质朴感人,乡土气息浓郁,获得了文友们的广泛认可。她是蔡河的女儿,清凌凌的蔡河水,像母亲一样为她歌唱,为她欢笑。我读着她的作品,耳边回响起一首歌谣:

      蔡河深,蔡河长。蔡河两岸是家乡,这里有咱爹和娘!多少好儿女,归来风物放眼量……

      2022年4月3日定稿于家中

    【审核人:雨祺】

        标题:宋广勤:修齐斋札记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grwj/zw1/13587.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