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笔下文学杂文精选
文章内容页

【思恩】外婆

  • 作者:淡泊如菊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2-09-01 19:42:21
  • 被阅读0
  •   每次回家母亲总会跟我唠嗑家常,她谈的最多也是自己已故去的外婆和母亲,在母亲断断续续的讲述中,我知道她的人生经历,知道上一代母亲的故事。

      外婆的母亲是一个小脚女人,个头高挑,眉目清秀,性格温良,贤惠。她与丈夫生了九个儿女,五男四女,外婆排行老四。那个老外公是个私塾老师兼乡下郎中,因为老外公有文化,懂医学,所以他的儿女们个个识文断字,男孩几个都进学堂念书,有两个还中了秀才和举人,女孩子也师承本门,跟着父亲识文学医,没有一个是文盲。所以在她们长大成人之后,都嫁了个好人家,虽然外婆不象两个姐姐那样嫁给大地-主家那样富裕有钱,但外婆的一生过得比较平稳,因为大地-主成份出身的胞姐,在whdgm中受到批斗,饱受屈辱…….外婆姐姐的两个儿子非常有出息,1961年一个儿子考起北京大学,一个考进湖南大学,后来都成了大学教授,当时全湘乡仅此他们一家。过去有句古话“读书有种,富贵有方”,家庭环境的薰陶对孩子的一生至关重要,在书香氛围中长大的外婆,自然也是兰心慧质,温恭清明。老外公很喜欢外婆,因为外婆在他众中子女中性格最好,心地善良而孝顺,她名叫郭莲贞,小名莲儿。

      平时父亲除了教书外,还给乡邻看病,那时村民没钱上医院,外婆就和兄弟姐妹一起上山釆草药,自配药剂给病人治病,他们从来不收钱,所以他们在当地口睥很好,尽管解放后老外公一家被定为富农成份,但是乡邻们对他们很宽容,并没有为难他们。

      而老外公的兄弟却没那么幸运,因为他们有一个当国民党军长的儿子,在抗战时期搜刮民财,贪污军饷,引起民愤,刚刚解放就被镇压了。外婆的兄弟解放初期担任过湘乡县县长,但是他继承了老父亲儒雅贤良的美德,在任期间没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解放后也平安无事。

      外婆成年后,由她父亲作主嫁给了做生意的外公,当时外公孤身一人,城里有店铺,乡下有良田,条件不错。外公外婆结婚后,接连生下6个小孩,母亲排行老三,就靠做粮食生意过日子,生活平静安稳,1944年日本鬼子来到湘乡,烧杀抢掳,无所不为,那一年母亲还不到二岁,于是外公和外婆关闭店铺,随着逃难的人躲进山里,那一日外公翻过山头,准备回城看看,刚一翻过山头,恰与一日本兵相遇,那日本兵端着刺刀对外公刺来,外公头一偏,躲过了刺刀,赶紧往回跑,日本兵追来,他一个激灵跳下山涧,躲在草丛里,捡了条命。

      在逃难中,外婆抱着两个孩子,从山上滚下来,摔断了手,后来还是她父亲用中草药把手医好,虽然手还是保住了,但是那伤痛一直伴随了外婆几十年。

      外公还亲眼看见一个乡邻被日本兵刺刀刺破肚皮,肚里肠孑全流出来了,那个乡邻硬是用手捂住肚子,忍着痛,一步一步回到家里才闭上眼睛,旁人看到那沿路渗透的斑斑血迹,都禁不住泪流满面,那种对日本鬼子刻骨仇恨已经深深地根植在那一代人的心里,每当忆起往事,仍然气愤难平。

      新中国成立,母亲已到上学的年龄,那时正搞土地改革,划定阶级成份,因为外婆家有店铺,有良田,于是被划分为小土地出租,相当于上中农成份,虽然没进黑五类行列,但是家里店铺被政府没收,生意做不成了,这样一来日子也不好过了,外公为了维持全家9口人的生活,外出打过短工,搞过搬运,母亲兄弟姐妹也边上学边给鞭炮店做零工,直到1956年公私合营,曾经的私营商业店铺都归属公有制,这时外公才重新回到商铺,成了国营商店的职工,每个月有工资拿了,这时家境才慢慢好转。

      1952年,母亲的外公死了,临死之前他把妻子托付给我的外婆家赡养,因为外婆是他最信得过的女儿,心地善良而孝顺。老外公说“莲儿啊,我走了,你妈只有跟你在一起才不会受苦,希望你们好好善待她”。外婆含泪点了点头,于是外婆的母亲就跟母亲一家8口人生活在一起了。刚开始,外公也老大不高兴,他说“你们家那么多儿女,怎么就该我们来赡养母亲",外婆任他怎么说,怎么发脾气,反正不理他,外公说归说,但还是接受了现实。

      母亲的外婆虽然是小脚女人,但是很有见识,母亲跟她有些相像,她一直跟母亲睡一个床铺,她经常给母亲讲老书,讲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母亲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三,长相一般,性格急噪,讲话快言快语,做事风风火火,她记忆力相当好。外公最喜欢母亲,他经常叫母亲帮忙做生意,教她学打算盘,母亲也许有这方面天份,往后这算盘功夫还真派上大用场,她日后在工作单位上有“铁算盘”之称!

      面对一大家人吃喝拉撒,外婆可谓是操碎了心,孩子们边读书,边做小工,那时母亲一放学就去鞭炮厂帮忙做鞭炮,每天挣得几角钱,每次都把钱如数交给外婆,她跟姐姐两个最勤奋,也最厚朴,她们家两个男孩子不用做事,只管读书,女孩子又要读书还要做事,有时她们心里也不平衡,但中国自古以来就是重男轻女。

      那时大多数人都很穷,外婆家一些乡下亲戚和邻居经常来外婆家借粮食,每次外婆总是背着外公把家里的粮食借给人家,碰到特别困难的人,外婆都不要人家还了。外公主外,外婆主内,外公尽管不通人情,但对外婆还是很尊重,外婆办事有分寸,做事干脆利落。厨艺很好,一些非常普通的菜,经她一烹饪,就变成了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家肴了,那时候,家里九个人吃饭,外婆每餐都要煮一大锅粥,炒上几碟小菜,粥里有时放一些白菜,有时是南瓜,粥吃到口里特别香软,让人回味无穷,那小碟子装的是麦子酱,霉豆腐,腊八豆等等,这些都是外婆自制的,很好吃,我记得有一年,母亲带着我四兄妹回湘乡外婆家,当时外婆不知道我们回来,家里没买什么菜,就临时做了个汤,炒了一盘豆豉辣椒,加一碟霉豆腐,我们吃得好香,饭菜全扫光,直到很多年以后,我还在回味外婆做的那些菜。

      外婆对育儿很有讲究,听母亲说:我小时候生出来时又瘦又小,软绵绵的,别人都说养不活,就是外婆利用祖传医术和肓儿经验,帮助母亲度过难关,艰辛把我抚养成人,小时候我最喜欢外婆,尽管她老人家儿孙满堂,但她从来不厚此薄彼,把爱无私地奉献给了每一个儿孙,这一辈子让我最遗憾的是,外婆2OO1年去世时,我未给她送终,未能见上她老人家最后一面。

      说起外公,真还不简单,他2岁丧母,9岁丧父,一个人从学徒做起,靠勤奋创下了一份不菲的家业,因为他从小尝尽生活的艰辛,缺少亲人关爱,虽然他对家庭有责任感,但对妻子孩子缺乏亲近感,典型的封建家长作风,每当吃饭时,他从不管其他人吃喝,只管自己先吃饱再说,好饭好菜先放在自个面前,谁要先夹一筷子,他就会敲谁的脑壳,老婆孩子都惧怕他。

      外婆为了维持一大家子的生活,每天她总会变着花样弄出可口的饭菜,她用南瓜熬出来的粥,又香又甜,用萝卜排骨煲的汤让人吃了还想吃,在那个饥荒的年代,能够果腹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呀!尽管家里做粮油买卖,但是利润微薄,有时还不够一大家吃喝,外婆只好节衣缩食,省吃俭用。她对丈夫,对孩子体贴入微,她宁可自已不吃,也要让家人先吃饱,她做事利索,每次做出来饭菜总是色香味俱全,记得我小时候特别喜欢外婆,每次放寒暑假总吵着去湘乡外婆家玩,特别喜欢吃外婆炖的墨鱼排骨汤。

      她老人家一直到老都没什么病痛,而且头发都不曾花白,母亲总说我有些象外婆,这使得我常常暗自窃喜,心想,我不求有她老人家那样完美,但是我能做到外婆一半贤良也就知足了。

      1958年,十五岁的母亲,刚刚初中毕业,正赶上大招工,母亲和大姨妈分别参加了工作,姨妈分到农机厂工作,母亲则分配到湘乡街上一家最好的国营饮食店当售票员,舅舅师范院校毕业后分到乡村学校教书,一家人就有4个人拿国家工资了,这在当时来说,确实是非常幸运的了。但是这一年,老外婆却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这个世界,她没有享受到她亲手带大外孙的福,没有看到越来越来好的生活环境,这是亲人们心中的永远的痛…

    【审核人:站长】

        标题:【思恩】外婆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grwj/zw/25795.html

        赞一下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