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用范文致辞讲话
文章内容页

真情与虚伪是两种不同的爱情(随笔)

  • 作者:秋水翁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2-09-03 20:31:40
  • 被阅读0
  •   一

      读到这一回,突然想到鲁迅先生《阿Q正传》里面的一段话:“中国的男人,本来大半都可以做圣贤,可惜全被女人毁掉了。商是妲己闹亡的;周是褒姒弄坏的;秦……虽然史无明文,我们也假定他因为女人,大约未必不会错,而董卓可的确是给貂婵害死了。”

      乍一读,好似鲁迅先生也变得思想迂结了,怎么能这样说呢?但我想大多数人都会从这一段话里读出鲁迅对男权社会的讽刺意味来,——天下许多男人在事业失败、爱情失意,甚至是君王亡国之后都怪罪于女人身上,“自古红颜多祸水”,——却把男人的懦弱和无能推给那些弱小的女人——封建男权社会里,女人的命运多么地可悲。

      然而细细想来,江山是男人的,事业是男人的,就连女人,在权力和欲望之下,也不过是男人的附属品之一。就是现在,常听到某男酒后之言:“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手足不可断,衣服可常换。”男人的光辉形象,需要女人来衬着,也算不得什么伟岸和圣贤吧!

      所以《红楼梦》站在对人的尊重上,热情地歌颂了一群女性,旗帜鲜明地批判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侮辱和不公——女性的悲剧,来源于男人的欲望。

      不仅如此,小说从头到尾,写男人在政治生活、男女情感、对待家庭伦理、对社会人情世故等,无不表现出欲望、虚伪、贪婪等丑陋的面目。小说里借贾宝玉这个极具女性色彩的小男孩所表现出来的善良、真诚、深情、大度和对人的尊重方面,来反衬当时社会男人们这些种种虚伪的行为。所以《红楼梦》这部小说,如果站在封建社会的角度来看,它所体现的精神和思想无疑是反叛的,为当时政治所不容纳的。然而从小说考证来看,这本小说从写成到现在,一直为人们所推崇,甚至几百年来,不断有人进行续写、评论和借鉴,这又是为何呢?

      我想起自己读这部小说的时候,每次读到书中描写众多的人情世故时,往往会引起我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思考;特别是看到书中人物的一言一行,又仿佛看到自己的某些行为——这一部书,我自认为写的是人性——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这大概就是这本书一直这样被人们推崇的根本原因吧!

      二

      小说这一回开篇讲到贾敬的丧礼,从停灵到扶柩进城,一路喧嚣热闹:

      是日丧仪耀,宾客如云,自铁槛寺至宁府,夹路看的何止数万人。内中有嗟叹的,也有羡慕的,又有一等半瓶醋的读书人,说是丧礼与其奢易莫若俭戚的,一路纷纷议论不一。

      廖廖数笔,写贾敬送灵的人之众,场面之热闹。但此处令人印象深刻的还属那群看热闹的人:但凡看热闹一般有两种心态,要么是心闲无事之人,要么是寒酸忌妒之人。作者写作细致之处,三五两句,写尽悠悠众口,却让读者看到的是人生百态。

      然而再看珍蓉父子:

      贾珍、贾蓉此时为礼法所拘,不免在灵旁藉草枕块,恨苦居丧。人散后,仍乘空在内亲女眷中厮混。

      这里令人很难相信是:贾珍是不是贾敬的亲生儿子?或者说贾蓉是不是他的亲孙子?各位,看看珍蓉父子,在举丧期间,还要去女眷之中厮混,那场景可想而知:管他是不是死了父亲或者是死了爷爷,该乐的时候要乐,随时随地,都有欲望之心,这样的子孙,不是败家亡族的祸患,又是什么呢?

      一日供毕早饭,因天气尚长,贾珍等连日劳倦,不免在灵旁假寐。宝玉见无客至,遂欲回家看视黛玉,因先回至怡红院中。进入门来,只见院中寂静无人,有几个老婆子和那小丫头们在回廊下取便乘凉,也有睡卧的,也有坐着打盹的。宝玉也不去惊动。

      贾珍的“假寐”里有很多值得玩味的东西:守灵之事,他要在众亲戚面前做好孝子的形象;二是他本不劳倦,只是厮混于女眷之中,耗费了精力,所以此睡并不是守灵之困;三是守灵守丧,对于一个死去的灵魂,又有什么用呢?我小时候生活在乡下,很多老人在世时,儿子并不孝顺,儿媳妇三天两头打骂公婆,但当公婆死时,所谓孝子贤孙全部跪在棺材前嚎啕大哭,像杀猪一样,未免看了让人感到恶心。真正的行孝,是于父母在世时而为之,行孝没有迟到,只有缺失,倘若到了“子欲养而亲不在”时,那真是生命里无法弥补的遗憾。

      再看贾宝玉呢,从后面他见王熙凤的话里我们可以看出,贾宝玉虽然对这些礼教的行为非常反感,然而贾敬毕竟是自己的伯父辈,所以他一直是陪着守灵的——对礼教反感的人,却能自觉地遵守礼教,而天天把礼教挂在嘴边的人,却处处用欲望破坏礼教,这岂不是莫大的讽刺么?想起周星驰电影里的一段台词,那包龙星骂老太监的话:“我当然不放在眼里,老佛爷是要放在心里尊重的,像你这样整天挂在嘴边讲,只有贬低她的身份。”所以有时候听组织内的人讲政治思想,总感到恶心,感到虚伪——组织的消失,一定是组织内的人玩死的,大概与老百姓没有多少关系。

      有时候我们说《红楼梦》这部小说里,贾宝玉是反对儒家思想的。这并不完全对,儒家思想有它许多的先进性,只不过在历史的发展中,儒家思想被统治阶级利用,变成了一种禁锢人们思想、巩固其政治统治的一种工具,所以后来儒家思想越来越受到批判,尤其是宋明的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为公去私”之说,遭到后世文化人,尤其是五四以来新文化动动的大肆驳斥,所以这对我们现代文化有着巨大的影响。

      儒家讲的仁爱,是不借的,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不仅如此,道家、佛家也讲仁爱,只是各自的出发点不一样,其根本目却是一致的。

      而作者笔下的贾宝玉是很有仁爱思想的人。在这里我理解贾宝玉表现的仁爱应该是相互尊重的爱,即一方面关心人、帮助人,另一方面体谅人、尊重人。所以当贾宝玉从宁府回来,看到怡红院里老婆子、小丫头打盹睡觉时,他并没有显示出主子的身份——我想那时他一定放慢了脚步,轻身轻脚地离开。

      刚到怡红院门口,芳官一下子冲出来:将掀起时,只见芳官自内带笑跑出,几乎和宝玉撞个满怀。一见宝玉,方含笑站着,说道:“你怎么来了?你快给我拦住晴雯,他要打我呢。”一语未了,只听见屋里唏哗喇的乱响,不知是何物撒了一地。随后晴雯赶来骂道:“我看你这小蹄子儿往那里去?输了不叫打。宝……芳官早已藏在身后,搂着宝玉不放。宝玉遂一手拉了晴雯,一手携了芳官,进来看时,只见西边炕上麝月、秋纹、碧痕、春燕等正在那里抓子儿赢瓜子儿呢。却是芳官输给晴雯,芳官不肯叫打,跑出去了,晴雯因赶芳官,将杯内的子儿撒了一地。宝玉笑道:“如此长天,我不在家里,正怕你们寂寞,吃了饭睡觉,睡出病来。大家寻件事玩笑消遣甚好。”

      炎炎夏日悠长,怡红院里的生活场景如一幅画一般:院里树荫浓稠,年老的人正在打盹;小女孩子们在屋里玩游戏;大姐姐在做着日常家务……这里有静,有动,有色彩,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一人不落地徐徐铺展开来。

      作者用缓慢的笔法,把这些生活小事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如涓涓细流浸入人的心里,也许生命的光阴,都是在这样的场景中渐渐消失的。

      而更动人的场景:芳官早已藏在身后,搂着宝玉不放。宝玉遂一手拉了晴雯,一手携了芳官,进来看时,只见西边炕上麝月、秋纹、碧痕、春燕等正在那里抓子儿赢瓜子儿呢。

      芳官楼着宝玉,宝玉一手拉一个小女孩,笑着走进屋里,那场景多么地令人感到温暖——什么男女授受不亲,什么礼教,什么规矩,什么伦理道德……在贾宝玉的心里,都是不存在的,只有对人的爱,对女孩子的尊重。我想,假使生命中有过这样的经历,不管你曾经是贾宝玉,还是晴雯或芳官,待人成年,或者中年,抑或老年,想起这样的事来,总不免微微一笑:我是多么地幸福,我曾经历过那么一段美好的日子!

      三

      真诚地爱是会感染人的。所以当贾宝玉回到怡红院来,芳官立即给他倒了一杯茶,怎样的茶呢?

      说着,芳官早托了一杯凉水内新湃的茶来。因宝玉素昔秉赋柔脆,虽暑月不敢用冰,只以新汲井水,将茶连壶浸在盆内,不时更换,取其凉意而已。宝玉就芳官手内吃了半盏,遂向袭人道:“我来时,已吩咐了焙茗,要珍大哥那边有要紧的客来时,叫他即刻送信。要没要紧的事,我就不过去了。”说毕,遂出了房门,又回头向碧痕等道:“要有事,到林姑娘那里找我。”

      这茶喝得很是讲究,喝杯凉茶,这么费事——把富贵生活里的讲究写得十分生动。也许真正的富贵,就是把生活过得高雅和讲究一点,把日常生活复杂化,变得有仪式感吧!但从另一个方面讲,怡红院里的小女孩子,对贾宝玉是用了心地服待着,要不怎么会记得贾宝玉秉赋柔弱,不用冰,而不时更换井里的凉水呢?再看芳官的行为,早早地托了这杯凉茶,一个“托”字,有一种爱惜和尊重,而贾宝玉却不用手接,直接让芳官端着茶杯,就着芳官的手喝了一口:有一种亲密,有一种关爱,更有一种温暖的享受——那时候我想贾宝玉的内心是甜蜜的,芳官的内心是温暖的——她愿意这样亲密地为这个小男孩付出。一杯茶,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真诚、深厚的情感,也许很多现代的少男少女们,看到这样的场景,一定要羡慕忌妒恨吧!

      然而贾宝玉最惦念的人,还是林黛玉。在他的心里,林黛玉就像自己的生命一样,时时刻刻都牵动着他的心。

      所以当他在路上遇到雪雁,了解到林黛玉准备菱藕瓜果祭祀之事时,有一段特别的心里描写:

      “但我记得每年到此日期,老太太都吩咐另外整理肴馔送去林妹妹私祭,此时已过。大约必是七月,因为瓜果之节,家家都上秋季的坟,林妹妹有感于心,所以在私室自己奠祭,取《礼记》‘春秋荐其时食’之意,也未可定。但我此刻走去,见他伤感,必极力劝解,又怕他烦恼郁结于心;若竟不去.又恐他过于伤感,无人劝止,两件皆足致疾。莫若先到凤姐姐处一看,到彼稍坐即回。如若见林妹妹伤感,再设法开解。既不至使其过悲,哀痛稍申,亦不至抑郁致病。”

      只有对一个人付出了真爱,才会如此地考虑到对方的感受。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体贴入微及处处在乎和计较,那么,这个人一定是他生命中一个重要的人物。

      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祭祀之事,从林黛玉的心里想法到林黛玉的身体状况,几乎作了全方位的考虑。也许只有深爱,才会使人产生这样的行为,如果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满不在乎,他怎么会考虑对方的感受?又怎样会那样虚寒问暖切切关心呢:

      宝玉道:“妹妹这两天可大好些了?气色倒觉静些,只是为何又伤心了?”黛玉道:“可是你没的说了。好好的,我多早晚又伤心了?”宝玉笑道:“妹妹脸上现有泪痕,如何还哄我呢?只是我想妹妹素日本来多病,凡事当各自宽解,不可过作无益之悲。若作践坏了身子,使我……”说到这里,觉得心下的话有些难说,连忙咽住。只因他虽和黛玉一处长大,情投意合,又愿同生同死,却只心中领会,从来未曾当面说出。况兼黛玉心多,每每说话造次,得罪了他。今日原为的是来劝解,不想把话又说造次了,接不下去。心中一急,又怕黛玉恼他,又想一想自己的心,实在的是为好,因而转念为悲,反倒掉下泪来。黛玉起先原恼宝玉说话不论轻重,如今见此光景,心有所感,本来素昔爱哭,此时亦不免无言对泣。

      很动情的描写:一个深情,一个更深情,情与情之间却又不能说破,情与情却又这么多的纠结和计较,所以情之深处,有一种无法说明白的痛。

      这样就凝结成两个人的泪,这泪水中,是一种复杂的心里。只有彼此之间心灵相通的感应,才能达到这样的默契,这样的情感统一。这样深厚的爱只属于他们两个人——这是爱的深入,占据着两个身体,却是一人之心的境界。

      薛宝钗是无论如何也融不进宝黛二人的情感之中去的。尽管她处处关切着宝黛二人的行为,然而,她一定不会明白二人情感有多深,又有多么地真实!

      当林黛玉作了五美吟诗,对女子生命表示可欣、可羡、可悲、可叹时,贾宝玉已经感动得一塌糊涂,而薛宝钗却讲了一大堆“女子无才便是德”道理来。——爱情有时候是没有道理可讲的,它完全取决于人的感性,太理性的人,怎么能看到爱情的动人之处?

      而林黛玉的五美吟里,讲到五个历史上的美女:西施、虞姬、明妃、绿珠和红拂,这五个女子都是有个性的人,然而命运却被男人左右着,有悲有喜,有怨有叹,这正是林黛玉自己生命的不断领悟的结果。假如换着薛宝钗,她无论如何也不会有这样的感叹——她活在理性之中,所以对每一个人的生命,她没有悲叹,也缺少同情。

      这五个美女之中,我觉得最令人感叹的应该是虞姬:

      肠断乌啼夜啸风,虞今幽恨对重瞳。

      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

      项羽虽然兵败乌江,然而却对自己所爱的人不离不弃,爱到最后,即使生命消失,也心念着虞姬,这样的男人,难道不值得用一生去爱他么?她饮剑自尽,是对真爱的回报,也是对项羽个人魅力的肯定。再看看刘邦及那些叛变的男人,他们口口声声说忠义,说情谊,然而在关键时刻为了自己的名利,抛弃老婆,背叛主子,还有什么仁义道德可言呢?

    【审核人:站长】

        标题:真情与虚伪是两种不同的爱情(随笔)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aiqing/ganrenaiqing/25914.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