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叔当兵
当年在南疆浴血奋战过的父辈们大都是60后,都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而1965年出生的叔叔还在打工。闲暇之后,有越来越多的老兵拿起了笔,回忆当年金戈铁马、热血荣光的日子,而叔叔没有多少文化,他的战争亲历回忆,还有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只在我的记忆中留存。我觉得,有必要让更多的人知道和记住叔叔这一代人的忠诚与奉献。
在南疆的边陲发起了战役,越军想要逾越界限,甚至对我军不停地挑战,面对如此嚣张的越南,我国边疆战士不得不进行自卫反击战。在之前的抗美援朝战役中,就连美国人都感到胆怯,却没有想到越南还有如此庞大的野心,甚至经常以各种理由挑拨是非,甚至在经过别人的挑唆之后把枪口对准了我国。
然而我军永远都是坚强勇敢的,并且给予强烈的反击,在战斗打响之后,我国边防部队迅速地突入越南的阵地,把野心勃勃的越军打得不敢轻易出来,仅仅用了二十八天的时间就打灭了越南嚣张的气焰,使他们大败。
叔叔就参加了这场战争。
小时候,家里最让人骄傲的一件事,是叔叔当兵。
出征那天,年满18周岁的叔叔穿上绿军装,戴上大红花,成为一名光荣的新兵,在我还在读初中的列队欢送中,走了过去,消失在时间深处。
从此,我便收到了那个时代令我们一家兴奋不已的信件。每一封信,才读过小学二年级的叔叔都写得情深意切。信中详细地叙述了他在1984年至1986年间,在某军野战部队保山前线当步兵、当榴弹炮手,对越自卫反击战。从每一封信中,我都闻到了硝烟的味道,感受到了他冲锋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的情景。
叔叔所在的部队,迅速突破越军一线防御阵地,尔后拿下了巴沙山口、封土等地,并于撤军之时杀了一个回马枪,以一个加强团歼灭班绕散地区的越军。参加沙巴地区进攻战斗,攻歼了郭参地区之敌。
叔叔幼时家贫。叔叔出生以后,当过乡丁的爷爷四处游荡,不管家务。在叔叔的记忆中,他只记得,爷爷背着他在石墙院唱孝歌,喝酒润喉。夜深人静的时候,回家时,爷爷醉酒背着他,摔在沟渠里爬不出来的情景。
由于家庭条件贫穷,叔叔没有学费,读不起书,只读过小学二年级。爷爷不管事,从小叔叔很调皮捣蛋,爱与人打架斗殴。因为打架,学校里的老师不让他继续读书,他便回到了自己的家里。小小年纪,不务正业,那时候,叔叔在乡村闾里,臭名昭著。而且打架,不知轻重,手里攥着石头,往人家脑壳上砸,竟是往死里打。
记得有一次,叔叔与在他家房屋背后割草的一个大他好多岁的小伙,三句话不投机就打了起来,打翻了几道土坎都还扭打在一起。
叔叔从不怕死,从一个小混混,光荣地入伍后,一转眼成了家里的骄傲。父亲把叔叔“一人当兵,全家光荣”的牌匾张挂在石房子的窗户石墙上方,一挂就是好几年,让前来我们家作客的人,都感受到叔叔当兵给我们家带来的欢乐与光荣。
叔叔在战场上的炮火连天,是对越自卫反击战。战场上,叔叔像小时候那样,爱打架而不怕死。但是叔叔打完仗后,看见很多要好的战友都牺牲了,联想到自己如果牺牲在了战场上,年老的母亲无人照管怎么办?于是叔叔打完仗后,就退伍了,我们家的光荣的光环,就在叔叔退伍后消失了,盼望能够收到叔叔从部队上寄来的信件,从此也终止了。
叔叔退伍回来后,家庭条件仍未改观,依然贫穷,居住着漏水的房屋,缺衣少粮。屋里碗筷也没有多一个多一双。
没有办法,这么贫穷的家庭,谈婚论嫁自然不容易,叔叔完全免费与自己的妻子结了婚,婚后留下婶婶在家务农,他只身南下海南一个砖厂打工,一打就是30多年。
说短不短,说长不长,人生易老,含辛茹苦的30多年,叔叔挣了钱,把婶婶从锄头背箩中解放了出来,回老家带着一家四口从此远离家乡,踏上了海南的这片打工热土。在海南,他挣了几十万元,终于过上了不愁吃不愁穿的生活。
叔叔历经沧桑,他没有气馁,没有青年时代的乖戾,退伍后,总是乐呵呵的,性格变得温和,前后判若两人。但是叔叔有一个缺点,就是嗜酒,也许总爱“借酒消愁”吧。毕竟,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清明节扫墓我打电话问他最近过得怎么样?他说,他过得很好的。在电话中,他向我叙述了家乡退役军人服务站有人打电话给他,问他退伍的情况。他说退伍证失落了,一直在外打工没有补办。村里当时有十几个青年与他一起去当兵,他们都用退伍证去报到了,都领了生活补助。还有4个没有去办理,他就是其中的一个。他从没有想过,退伍是有生活补助的,需要靠退伍费生活。
叔叔,战火伴随着你的脚步,历史将记住你的传奇!